“十二五”开局之年的中国,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续写新的发展奇迹,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的共识。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开篇强调,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代表委员认为,这一重大判断包括着正确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的深刻思想。能不能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
放眼世界,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相对于党的十六大作出“重要战略机遇期”判断时更加复杂。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说,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国际环境对我国和平发展总体有利。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中国强大了,各方面受到的牵制也更突出。”全国政协委员蔡继明说,目前,世界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前夜,新一轮全球竞争正在展开,我们必须在面对压力、应对挑战中继续抓住机遇不放松、用好机遇促发展。
再看国内,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现的特征也十分突出。全国政协委员刘明华说,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基础,我们有条件推动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
从社会层面看,全国人大代表彭富春说,贫富差距、城乡差距拉大是一大问题,巩固加强“三农”仍是重要课题,住房、教育、医疗、就业民生领域还有不少难题。
面对机遇与挑战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代表委员指出,既要珍惜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又要认清挑战、应对挑战、战胜挑战。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就会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
正如李君如委员所说:“当机遇降临时,可能由于缺乏机遇意识而错过机遇;当挑战降临时,也可能因为勇敢面对而使挑战成为机遇。”
对于中国文化中“危”“机”依存并生、互相转化的辩证思想,代表委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里斯本条约通过以后,欧盟的组织构架业已建成。竞争对手更强大对我们当然是个挑战,但欧洲总体上更为开放,也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更大机会。”刘捷代表说。
全国人大代表李建保认为,这次美国为刺激经济复苏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给国际市场带来不稳定因素,特别是对新兴经济体冲击很大,但对我们用人民币来结算贸易可能提供机遇。
“人民群众对于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在教育、卫生、环境、社会福利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但如果我们善于从人民的发展要求中获得动力,这就成为全面开创社会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机遇。”李建保代表说。
李君如委员说,对于一个励精图治、勇于进取的民族,挑战往往是最好的机遇。应当看到,我国“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条件比改革开放以来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好。虽然我们面临的挑战多而复杂,但机遇大于挑战。
“最重要的是,我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根本的制度优势。”李君如委员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和平发展历程证明了这一点,我国成功应对汶川大地震、金融危机等重大挑战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在全球范围引起关注,对我国当前和长远发展是根本保障。”
在世界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时候,中国也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第二个十年。十年,在人类历史长河里只是倏忽一瞬。用十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无疑是一项无比艰巨的任务。
一些代表委员在审议审查讨论中特别谈到,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发展良机。而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各国新的发展战略规划,基本都瞄准了未来十年。
代表委员们指出,机遇极为宝贵,稍纵即逝。在这样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如果我们不能乘势而上,紧紧抓住机遇,牢牢把握主动,就会犯下历史性错误。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我们就会在未来发展中赢得新的优势。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代表委员们指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中国发展的前进方向已经标明。
(据新华社北京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