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4月7日电(记者刘铮)今年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如何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尽快取得重大实质性突破,改革被人们寄予厚望。
“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保障和促进‘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彭森7日在天津举行的2011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开宗明义。
长期来看,一个国家采用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归根到底取决于实行什么样的体制机制。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至今仍然存在大量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本的症结在于体制机制,在于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步伐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生产关系还不完全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过去30多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我国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还不到位,科学发展还需要加强体制保障。
从微观基础看,国有资本在一般竞争性领域仍然分布过广,垄断行业改革进展缓慢甚至有的尚未破题,非公经济发展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从市场体系看,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土地、资本等重要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从政府职能来看,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越位”、公共服务职能“不到位”、社会管理职能“错位”问题并存,保障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尚不完善。
“‘十二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大多是一些难啃的‘硬骨头’。比如收入分配问题、财税体制问题、公共服务体制问题、城镇化中的土地问题等等。”彭森指出,这些改革涉及面宽,触及现有利益格局,难度很大;有些改革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制定好配套政策才能平稳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