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中国特色
“N+1”模式,经济实惠中国首创
记者:自主创新是中国航天的鲜明特色,在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中有何具体体现?
周建平: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每一个进步,都意味着必须完成大量技术突破。此次空间交会对接,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也进行了近170项的技术状态更改,其中有5项新技术是首次使用。
天宫一号将完成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的交会对接,3次交会对接任务仅需4次航天发射,节省成本,经济实惠。专门研制目标飞行器,用于太空中的“N+1”交会对接试验模式是我国首创。神舟八号是无人对接,神舟九号是否载人将根据神舟八号飞行后的评估决定,神舟十号上人。
记者: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是不是对测控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周建平:是的。与以往不同的是,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陆海天基三位一体测控通讯网,首次联合为交会对接任务保驾护航——由2颗天继1号卫星构成的中继卫星系统作为正式手段参加测控,能够提供2/3以上的轨道覆盖率;在国外建站的基础上,分别与巴西和法国进行国际联网,重点保障地面导引段定轨预报精度。
目标任重道远
步伐铿锵,未来之路还很漫长
记者:如果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取得成功,您如何评价中国航天事业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周建平:我国载人航天科技水平相比美俄等航天大国还有明显差距,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载人航天仍面临诸多挑战,许多技术瓶颈有待突破,例如舱内再生式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技术、空间站长期在轨飞行技术等。我们不能夸大任何一个脚印的“尺寸”,更不会因沉醉而止步,因为后面的路还很漫长。今日的成绩,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记者:中国未来的空间站,将会是怎样一个规模?
周建平:大致模样是这样:一个核心舱、两个实验舱,再加上一艘载人飞船和一艘货运飞船,总重量在80多吨。空间站建成以后可以长期有人驻守,能开展各种空间实验。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航天员的训练情况?我们何时能看到中国女航天员飞上太空?
周建平:目前,我国新选拔的5男2女组成第二批航天员正与首批航天员一起,积极备战后续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女航天员有其独有的优势,她们感觉敏锐,考虑问题细致,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强。尤其是干那些单调枯燥的工作,女航天员耐心更强一些,耐寂寞能力也高于男性。不远的将来,你们就会看到中国首位女航天员翱翔太空的英姿。
加强国际合作
携手探索,和平利用造福人类
记者:“我觉得中国建立空间站是件很棒的事,正是有了像中国这样越来越多国家的加入,人类探索太空的力量才更强大,相信我们之间能进行良好的合作,建立最深厚的国际友情。”这是不久前“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谢幕之旅中,美国航天员雷克斯·瓦尔海姆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话。对此,您有何评价?
周建平:他的话表达了对中国航天事业即将迈出重要一步的欢迎之情。全球化时代,各国应该携起手来共同探索太空。我们愿与世界上任何国家,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开展载人航天国际合作,以推动世界载人航天向更高水平发展。
在已经发射升空的天宫一号上,搭载了300面国际宇航联合会会旗。这300面会旗曾于2010年12月通过俄罗斯联盟“TMA-20”载人飞船送至国际空间站,并由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于今年6月带回地面。会旗由天宫一号带到太空后,再由执行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中国航天员带回地面,以实现会旗在世界上正在使用的所有类型载人航天器上搭载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