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温饱缩小差距 “大扶贫”思路求解转型难题
在改革开放30多年和中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扶贫形势和任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过去我国扶贫工作面临的是发展相对滞后形成的普遍性、绝对性贫困,现在面对的是以收入不平等为特点的转型性贫困。”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李小云说。
汪三贵认为:“中国前30年的减贫成就从根本上说是发展带来的结果,是经济发展惠及到贫困人口。但今后,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将会减弱。”
在“绝对贫困”逐渐远去的今天,中国“相对贫困”问题日益凸显。新时期扶贫开发面对的挑战不仅是降低绝对贫困人口数量,更重要的是提高贫困地区发展能力、缩小不同收入人群间的发展差距。
就仿佛摘果子,挂得低的果子容易先摘下,要想摘到更高的果子,需要在思路和手段上有所突破。
《纲要》提出,新时期扶贫开发要“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强调统筹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目的就是要缩小发展差距,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所有人,尤其是低收入人群。”汪三贵说。
新时期扶贫开发,还将“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行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对此,李小云认为,单靠扶贫开发不能解决低收入人群在转型过程中由于权利缺失造成的福利损失,只有建立社会安全保障网,才能有效避免返贫现象发生。
从“解决温饱”到“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从基本的生存问题到“两不愁三保障”,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