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5月22日,位于绵阳火车站附近的涪城万达广场建筑工地内,原绵阳紫荆民族中学教学楼正在被工人们迅速地拆掉。而早在去年,该校师生已经迁移到绵阳高新区灵创科技园的一处临时教学点上课。

这座耗资500多万元灾后重建的学校使用不到两年,就让位于万达商业项目的开发,这令学校的香港捐建方异常不满。日前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表示,将考虑收回由特区政府捐出的200万港元,并就此事前往绵阳实地调查。[详细]

政商默契——谁拆除了绵阳紫荆中学?
一座灾后重建学校的迁建让位处地震灾区的四川绵阳陷入舆论火海。而在此事件背后,萦绕着的是政府、开发商、民间和捐建方四方之间的一场复杂博弈。
“鸠占鹊巢”上演 源于60亿投资诱惑

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特大地震之后,香港特区政府拨款200万港币,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又向教育界募捐了200万港币。依靠这400万港币,在四川绵阳兴建了一所中学。为铭记香港同胞的人道义举,该校命名为“绵阳紫荆民族中学”。紫荆中学在2010年3月竣工开课,学生多为阿坝州灾区的少数民族学生,设施包括综合实验室、学生宿舍、饭堂、图书馆以及运动场。为表示感谢,学校还立碑为记。

但是2012年5月19日,也就是紫荆中学投用仅仅2年之后,学校的教学楼就被拆除,原因是要给万达广场商住综合工程腾地儿。其所在地段已经成为“万达广场”规划区。而预计“万达广场”能够带给绵阳市60亿的投资回报。[详细]

让位商业地产,政府和慈善公信力双双受损

绵阳暗中与开发商联姻,将中学原址进行商业开发,一方面,政府必定从中获得不少财政进项,另一方面,绵阳市区形象将更加“亮丽”,于政绩大有好处。正是这两个原因,使得绵阳当局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偷偷摸摸地改变重建中学的规划。逐利的冲动如此强烈,至于什么慈善工程、程序正义之类被次要考虑、甚至不被考虑。

博弈困局——一所中学照出一座城市的发展弊病!
在巨额利益面前,慈善经不起如此折腾

政府对收益大小有明确的判断。紫荆中学虽是震后援建项目,并且关乎教育大计,但对当下来说,这种产出是缓慢且低收益的。相比60亿投资对绵阳的经济拉动,紫荆中学带来的效益少得可怜。据报道,如果“万达广场”顺利建成,会增加一万个就业岗位。因此,即便在紫荆中学建设之初,绵阳教育部门对香港援建机构承诺不会拆除,但在巨额的利益面前,依然会抛开承诺。虽损失一时的政府公信力,但赢得利益却是看得见的。

商业开发能改善当地居住环境,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而教育有立竿见影的成效吗?经济、城建优先于教育,是一些地方持续数十年的发展模式。教育事业乃百年大计,一个官员主政一方才几年?基于此,也就不难理解,一个捐建学校的慈善工程为什么会输给商业开发。 [详细]

被推倒的不仅是学校,城市规划如何不浪费?

如果绵阳市在震后重建过程中,对城市规划管理做到尽可能完善,预计到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以及学校教学需要,紫荆中学起码不会面临使用不久就拆除的命运。既如此,对做出不当规划的负责人就应进行问责,拍脑袋随意下决定,只会置公信与公众利益于不顾。

绵阳紫荆民族中学事件对灾区重建工作也是一个警示。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灾区重建,关心善款能否得到充分有效利用。任何有损灾区重建形象的行为,都可能伤害捐款人的积极性,进而影响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追回善款——该从港府锱铢必较学习什么?
香港追回捐款,启示用制度保证捐款用途

四川地震之后,香港共捐了100个亿。区区200万,还要劳政务司长亲赴绵阳来讨说法?的确如此。 绵阳事件的曝光,源于香港政府每半年要向立法会告知捐款的使用状况,并听取立法会的意见。政府捐出的善款,当地称“公帑”,就是来自纳税人。政府替纳税人捐出了这笔钱,就有义务监管这些钱用到哪里去了,用成什么样了,并要向真正的捐赠者汇报。结果,立法会听说了绵阳的事,决定如果绵阳没有合适的处理办法,就追回200万捐款,政务司长受命而去。

为了避免类似四川震后的慈善款使用效果的悲剧再现,就有必要完善捐赠的追回制度,以制度的力量纯洁慈善,健康慈善。这才是香港特区政府追问紫荆民族中学之拆带给中国民间社会的启示。 [详细]

“香港收回拨款”提供了慈善互动范本

信息不透明、抽取管理费过高、行政化意味太浓等弊端,一度让我们的慈善事业陷入“信任危机”。有人因此呼吁慈善呈现新貌,但建议的做法与方式,无外乎靠红会的自律与相关部门的监管。如今,香港特区政府收回捐款,却给我们带来一种新思路,即慈善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单方面要求红会自律不是最优方式,捐款者适时适当的苛刻有利于慈善事业的完善与推进。

60亿元人民币的巨额投资由地方政府悉数落袋。舆论炮轰地方政府见钱眼开,"消耗国民的最后信赖"。虽然绵阳辩称已将学校搬迁,但港府拟追讨捐出的200万港元,引爆罕有的善款追踪大角力。

港府对善款下落追究不休,其意义不在善款本身,而是表达对善款被滥用的愤慨,"香港的纳税人特别在意这笔款项。"

郭美美炫富事件后,不少网民向红十字会追讨捐款,但都无功而返,此次港府开了先例。尽管事件尚无明朗走向,但此番港方对善款的认真态度,却让民众有机会再一次反思中国慈善捐款的管理与使用状况。

编辑:金斌 专题编号:2012-05-142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