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上午,搭载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向阳红09船抵达马里亚纳海沟。不过,受到昨天一直朝着“向阳红”逼近的热带低压气旋的影响,原定于今天进行的试验海区首次下潜预计将延迟到14日左右进行。
刘赐贵:现在海况怎么样啊?
刘峰:低压中心将会在今天晚上到明天严重影响这个区域,风力会达到6级或以上,预计影响1-2天的时间,我们现在已经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海况一旦转好,我们不会放弃任何机会。
昨天下午,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通过视频和现场总指挥刘峰通话。由于天气影响,蛟龙首次下探7000米被推迟。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徐芑南:主要是母船甲板上。把潜水器放到海面,然后又从海面,回来又从海面调到甲板,整个这个过程假如海况很恶劣,风很大,浪很大,摇啊摆就不安全了。
虽然首次下潜被推迟,但是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昨天上午第一批下潜人员的名单已经确定。他们是蛟龙号的副总设计师崔维成、主驾驶叶聪和中科院声学所的杨波。
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主任金建才表示,只要海况满足条件,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具备随时开展海试的条件。
金建才:在航渡过程中忙着下潜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船部情况、本体状态、水面支持系统以及我们的海洋6号辅助保障。海洋6号昨天到达,马不停蹄地进行了参数调查,包括对我们实验海区的海况、海流和下潜作业区的一些情况。现场都在为下潜做好准备工作。主要我们还是要看天气啦。
中央电视台记者孙艳:有工作人员已经对蛟龙号内的氧气瓶全部注满了氧气,一共45个大概能够维持12个小时的正常使用,一旦出现应急情况可以供72个小时的应急使用,所以这些氧气瓶一旦被全部注满这就意味着我们蛟龙号其实现在已经箭在弦上,只等着最后的消息一令入海了,另外确定的3名潜航员也都进入到了蛟龙号里面,去熟悉最终蛟龙号所有的操作,因为这里面一共大概有上百个按纽组合起来要非常复杂的操作。
此次蛟龙号的目标是冲击海下7000米,但是并不是第一次下潜就要就冲击7000米。
金建才:我们去年5000米海试,海试过程中也是反映出这样那样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回来之后,也是进行了技术的改进。所以我们在7000米海试的时候呢,首先还是要本着由浅入深。在5000米这样一个层级先进行下潜,而不是一下子下到7000米。
目前,美俄等国的最大下潜深度是6500米。这次蛟龙号的下潜深度是7000米,试验成功的话,这将成为目前国际上载人下潜的最大深度。
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蛟龙号7000米海试,我认为在二个方面是有重大意义的。一个对装备制造业、蛟龙号深潜器本体技术一次检验。第二个也是集成技术的一次检验,比如说声光电像是一种集成的检验。第一个意义除了它本体能够承载巨大的压力以外,它还要进行几百项的科学试验。
海洋底下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成为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另一个原因。
徐芑南:比如说现在的锰结合什么都有的。热液硫化物里面有什么?铅锌铜金银,这些战略性的金属都感兴趣。将来陆地上开采越来越少。一旦陆地上没有了,只能到海底去要。现在开采量大得不得了。这些肯定是跟我们有关系的。
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北纬11 °,东经142°附近,菲律宾东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底,全长2000千米,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蛟龙号为何选择在这里进行下潜呢?
徐芑南:马里亚纳是个沟,它是慢慢深下去的。7000米的位置就有了。大西洋还有一个海沟8000多米,印度也有海沟接近8000米,但是路远多了。
昨天下午,海试队员举行了一个扔漂流瓶的仪式,写下了愿望,为蛟龙号祝福。
记者将会随时发回“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最新消息。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