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1月17日讯(记者 潘杰 施宇翔 周旭辉 杨朝波 柳蓬) 2013年是浙江“治堵”的开局之年,建设方面累计投入达473亿元,全省交警部门共查处严重影响城市畅通的8类交通违法行为430余万起。
同年,全省汽车保有量新增128万辆,同比增长16.6%,汽车驾驶人新增128万人,同比增长11.5%。
治堵,正在与迅速增加的机动车赛跑。在五水共治、雾霾成为本次两会热议焦点的同时,治堵仍然是代表、委员们心里的一道坎。
代表建议“限牌”不摇号
交足税才能购车
浙江治堵看杭州——如何破解“堵城”之困,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一直在寻找答案。
省人大代表、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副总规划师吴伟进认为,治堵话题之所以老生常谈、久治难愈,问题还在于机动车的保有量。他认为杭州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属超饱和状态,治堵要在硬件和软件上同时下功夫。
“快速干道系统正在积极投入中,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所以这几年有一个阵痛期,就好比你家里正在装修,在装修的时候入住总会觉得有点不舒服。”
除了地铁等在内的建设等硬件设施,软件上就是一直颇受争议的“限购”、“限牌”措施。
吴伟进不建议实行类似北京的“摇号”措施,他建议按照个税标准来分配车牌:“比如制定一个标准,一年个税上缴达到2-5万才能购车,而不是简单摇号。”
杭州治堵将启动新模式
侧重地铁沿线开发
省政协委员、杭州市规划局局长张勤接受浙江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治堵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从交通基础设施供给、出行引导等出发,更重要的是将人的出行和交通基础设施结合起来。
张勤介绍,杭州下一步的规划将以公共交通为导向,术语上称为“TOD开发模式“,是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社区开发模式。它将把人的活动主要安排在重要的交通枢纽沿线,能有效降低选择机动车出行的比例。
张勤表示,香港的地铁交通沿线已经聚集了70%以上的居住、就业等活动,杭州也应该借鉴这些城市的经验,在轨道交通站点附近500米范围内建设更多吃住平衡,具备商业、休憩等功能的建筑区块。
她表示,这种理念正慢慢融入日常的规划项目审批中,期待能形成长期、宏观的成效。待1号线之外的地铁线路建成后,将陆续开展周边规划和城市设计。
治堵还要关注城市次干道
省人大代表、绍兴市越城区水沟营社区党委书记竺利君说,绍兴市区路面交通状况正在渐渐变好。
绍兴警方去年开始严查交通违法行为,半年内严厉查处8类重点违法行为45.86万余起,其中现场查处交通违法行为15.1万起,平均每个民警查处1494.29起。结果,5条省级治堵重点道路的机动车守法率达到了95%,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守法率达到了92.7%,同比平均提高30-40个百分点。
竺利君表示,她所在的老社区附近一些次干道还会经常出现拥堵,她希望在政府财政允许前提下,也应该侧重关注城市次干道
“这些道路附近是学校、菜场、小区、单位,住着很多市民,所以我呼吁政府在加大对城市主干道治堵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城市次干道,因为它也关乎民生。”
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性
让百姓有尊严地坐公交
省政协委员、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郭艺住在杭州城西,过去的一年,她上下班的主要方式还是通过开车,主要原因就是公交换乘的便捷度、舒适感不理想。
她认为,吸引更多有车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重点要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性,要让老百姓有尊严地坐公交,而不是长期饱受拥挤、不准点等困扰。她建议在现有较为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中,适度增加小区巴士等能实现点对点服务的公交车,控制载容量相对较小的出租车,提高通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