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研究,实践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时间演绎出变与不变——
在连任12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申纪兰眼中,不变的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变化的是这项制度在改革与创新中与时俱进。
六十载春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逐步实现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职权……人大制度在实践中展现出巨大的优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走过一甲子,站在新起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迎来改革发展的新机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
如何更好地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不断缩小人大的“实际地位”和“法律地位”的落差?如何更好地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使代表真正完成从“荣誉称号”到“法定职务”的角色转换?如何加强国家权力机关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逐步扩大公众对人大工作的有序参与?……
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从理论层面给出答案——
2014年1月7日,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会应运而生,成为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
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把制度建设的目光放在了各级人大建设整体推进上——
郡县治,天下安。县级人大工作是国家治理的关键一环,影响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推进县级人大工作的完善和发展已箭在弦上。
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既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成果,更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要求。
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更加尊重代表主体地位,提高代表素质,发挥代表作用取得创新的一年——
2013年岁末,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委员长会议决定,每位委员长会议组成人员直接联系5名以上全国人大代表,直接倾听来自基层的声音。
2014年初,拟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稿与部分在京全国人大代表见面。通过座谈集中听取代表对常委会工作报告稿的意见建议,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中尚属首次。与会代表提出的真知灼见,有效提高了报告质量。
一年来,全国各地共组建了260个全国人大代表小组,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要求;组织1740名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110余份……
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前伫立着的“人民万岁”青铜鼎,时刻提醒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又一个春天到来。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起点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凝聚人民创造伟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将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