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主导的打车软件,将面临被政府“看得见的手”“收编”的境遇。根据交通运输部27日公布《关于促进手机软件召车等出租汽车电召服务有序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打车软件将被“统一接入管理”,此举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质疑。
“看不见的手”能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完成“看得见的手”做不到、做不好的事。
一边是“打车难”久久难解,另一边是互联网思维不断突破既定产业模式。打车软件就是在问题导向驱动之下、由新兴技术催生的创新产品。实践证明,其对方便市民打车、降低出租车空载率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培育了一个庞大的移动支付群体:数据显示,至今年一季度,中国打车APP客户端的用户规模近1亿。打车软件可谓实现了“多赢”,前景如此被看好,以至于一些互联网企业不惜通过“烧钱”补贴来争夺市场份额。
“看不见的手”也常出现“失灵”,需要“看得见的手”及时“出手”。比如,出租车司机在行驶过程中使用打车软件抢单,会带来安全隐患;为赚取打车软件补贴,司机可能会对路边招手的乘客拒载;“黑车司机”也可能安装软件,参与到出租车运营中来。这些“失范”情形,需要政府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及时纠偏。一些地方出台的“高峰期禁用打车软件”等举措,用意也正在于此。
“看不见的手”带来利好,但也不可避免地会触动既得利益者;而这些利益,又往往与“看得见的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打车软件对各出租车公司原有的电召业务构成了直接竞争,进而影响到出租车公司的业务。而一个现实是,许多地方实行出租车专营,出租车公司拥有政府保护的垄断地位。
一些人担心,“看得见的手”会以“规范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之名,行维护垄断利益、部门利益之实;如此一来,创新的事物也就此被扼杀。
针对“征求意见稿”,还有一些人提出了质疑。比如统一的电召服务平台由谁来建?如何确保各市场主体的机会公平?“一刀切”的管理能否解决打车软件现存的问题?是否存在通过立法将部门利益固定化的可能性?一些人还提出,用两周时间来征求意见未免显得“匆忙”,并希望能提供多个版本的征求意见稿等。
“实现出租汽车电召服务统一接入管理”,能否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是否有助于让企业和个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相信市场会给出最后答案。
一些业内人士评价目前市场经济的现状时说:“看不见的手,越来越看不见;闲不住的手,越来越闲不住了。”要让“看不见的手”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就要把“看得见的手”真正管住,要切断其与垄断主体间的利益关联,并防止其“与民争利”,并在啃“硬骨头”、打破“利益藩篱”方面主动作为。
还是回到出租车的“打车难”。出租车难打,除了信息不对称、车辆忙闲不均外,也与部分出租车司机因不满“份子钱”过高有关;而“份子钱”过高,又直接限制了出租车供应的增加。对这些问题,交通运输部门这双“看得见的手”,何时能拿出决心来真正“规范”“管理”?(记者叶锋滕军伟王自宸)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