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讯(记者王宛璐 郭蓓) 提及苏州,给人的印象多为“前街后河”。7世纪初,隋炀帝下令开凿江南运河,从镇江至杭州,长800余里。苏州段作为江南运河的重要区段,正式纳入大运河体系。今年6月,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申遗过程中,苏州是浓墨一笔。
“苏州大运河虽是江苏省遗产段的一个小部分,但却也是分量较重的一部分。”据苏州市文物局文物处主任王嘉明介绍,大运河苏州段水道最早开挖于春秋时期,是江南运河段雏形,隋代起成为中国大运河的重要河道。“大运河经过苏州的时候,把整个城市都环绕其中。可以说苏州与水分不开,更与运河分不开。”王主任告诉记者,在苏州段申遗中共有山塘河、虎丘塔、盘门景区、平江街、全晋会馆、宝带桥、吴江古纤道七个申遗点,其中大部分是国保单位。所以,苏州无论从文化遗产还是历史内涵而言都较为丰富。
在苏州大运河遗产展示馆内,集中展示了大运河苏州段的历史变迁。王主任指着其中一些历史资料和老照片告诉记者,不少画面中的“小桥流水人家”目前都还保留着原貌。“老照片中能体现的风貌八成以上都能在原地找到。”他说,苏州对于运河及遗产点的保护工作从多年前就已经在规划当中,可以说是把申遗工作做在了前面。出台强制性规划对古城区及历史文物周边对环境景点进行保护,对其建筑对高度、形态、风貌都有严格标准予以控制。运河周边的环境做的比较好,与长久以来的规划和控制保护密不可分。
在大运河申遗工作开始前,苏州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对遗产点运河周边进行大面积、大环境的综合整治。“在治理过程中,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申遗办公室,其中山塘街周边的整治就下了’大功夫’。”王主任介绍说,为了恢复运河原貌,他们搬迁工厂、拆除违章,对运河边上一些废旧小仓库和不协调的风貌进行整治,修缮和搬迁。申遗成功后,当地遗产点监测预警办公室也已成立,它将对运河周边环境进行常年监测。苏州文物局除了对运河周围的建筑和遗产点重点监测外,一些工业遗产建筑、历史建筑、古桥梁、泊岸、码头等和大运河息息相关的区域也被纳入监测范围内,他们将责成相关单位有效保护,努力做到“原地原貌”式的修缮。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