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报道,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做了重要讲话,讲话中多处引用古语古训。这些古文凝聚着中华民族先贤的智慧,背后的典故、出处皆大有文章。
1.“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典出:(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五》
原文:“江河百源,一趋于海,反江河之水而复归之山,得乎?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释义:鞋子不必相同,期待的是它能适合脚。治理的方法不必相同,期待的是它能有利于人民。比喻重要的是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2.“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
典出:(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原文:“臣闻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
释义:高大的房屋建筑的建成,不是靠一棵树的木材原料就能做到的;大海之所以辽阔,不是靠一条河流的水注入进来就能形成辽阔态势的。
3.“名非天造,必从其实。”
典出:(清〕王夫之《思问录·外篇》
原文:“非天所有,名因人立。名非天造,必從其實。”
释义:名称并不是天生造成的,必须依据事实。
4.“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典出:《管子·牧民》
原文:“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
释义:政权之所以能兴盛,在于顺应民心;政权之所以废弛,则因为违逆民心。
5.“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典出:《尚书·泰誓中》
原文:“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今朕必往。”
释义:天所看到的来自于我们老百姓所看到的,上天所听到的来自于我们老百姓所听到的。
6.“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典出:《六滔·大礼》。
原文:
文王曰:“主明如何?”
太公曰:“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凑并进,则明不蔽矣。”
释义:依靠天下人的眼睛去观察事物,就能无所不见;利用天下人的耳朵去倾听意见,就能无所不闻;凭借天下人的头脑去思考,就能无所不知。
7.“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典出:《晏子春秋》
原文: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吴生曰:所谓不在三更早、五更迟,只怕一暴,十日寒。读书者当观此。
释义: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持之以恒,常常会成功,不是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则一定不会成功! (作者:臧晓程编辑:白国龙)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