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吉林东部的一座山城,鸭绿江的支流浑江从城市的中心穿过,即使是酷热的夏季,这里依然清凉。在城区的儿童公园,每天早上都会有一位老先生由女儿搀扶着来公园遛弯儿。白色的遮阳帽,灰色的老人衫,手里拎着海绵垫,和很多在这里休闲的老人相比,他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他叫李玉忠,一位近90岁的老人。
1927年,李玉忠出生在吉林永吉,家里6个兄弟姐妹中,他是最小的一个。17岁那年,他被迫去给日本人当劳工“勤劳奉仕”修仓库,从此离开了家,离开了父母,一走就是20年,而这一走,也改变了他的一生。在共产党的感召下,加入了东北抗日联军的队伍,从此开始了军旅生涯。让他从被奴役的劳工变成了一名勇敢的战士。
1944年末,已经是穷途末路的日本人要在吉林市龙潭山修建仓库。当时,按照日本人的规定,每家每户不管几个孩子,到了能出劳动力的年纪都要派出来给日本人当劳工,美其名曰“勤劳奉仕”。“当年,我二哥就是被日本人征了去,给他们修丰满水电站,结果累死在那了,那时候他才20出头。家里剩下我和大哥还有3个姐姐,我母亲说,‘如果你大哥去当劳工了,家里的重体力活就没人能干了。’就这样,我代替我大哥去给日本人‘勤劳奉仕’了。”虽然在李玉忠的心里非常痛恨日本人,但为了全家,他也只好跟着去了。“到了地方,我就跟着一群中国劳工干活。我岁数小,重活干不动,那些叔叔大爷们就告诉我,意思意思就行了,其他的他们干。带队负责组织劳工的是中国人,也是我家的邻居,人挺好的,很照顾大家。虽然他打心眼里厌恶干这份工作,但也没办法,那年头,日本人不把中国人当人,如果你不干,就是个死。”
当劳工的日子里,李玉忠时时刻刻想着回家,可身在“囚牢”无法脱身。不过,1945年发生的一件事,却让他逃离了魔窟。
“劳工队伍里有个人,人缘非常好,经常帮助别人,身边有一群比较合得来的人,大家都叫他‘说书的’。有一天夜里,他跟我们聊天,说日本鬼子快投降了。大家一商量,那咱赶紧跑吧,别到时候再让鬼子把咱都杀了。”但是,怎么跑这个事儿劳工们意见始终不统一。第二天夜里,有很多飞机在吉林市投下了炸弹,一顿狂轰乱炸之后,日本人的工地上乱作一团,趁着这个机会,“说书的”带着他们70多人逃离了工地,李玉忠跟着劳工们一直跑到吉林市附近一个叫牛家沟的地方。因为偏僻,所以,这里相对比较安全。“到了牛家沟,我才明白,这里是东北抗联的一个秘密营地,这个说书的其实是我们的地下党,我一开始还真没料想到。”在这里,李玉忠看到了他从没看到过的新景象。老人说:“队伍上动员大家参加抗联打鬼子,不想参加的发给路费回家,以前也听说过抗联,知道他们打日本人,知道自己能参加抗联,我二话没说就参加了队伍。一边找机会打仗,一边跟着队伍在周边剿匪。”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抗战结束,李玉忠并没有因为胜利而回家,虽然参加抗联只有短短几个月,但此时的他已经对这个世界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再也不是那个不怎么懂事的小毛孩儿了。此后,他所在的东北抗日联军改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又参加了很多重要的战争、战役。
时光飞逝,转眼已是70年后,炮火硝烟的岁月已经尘封在历史长河中,李玉忠也从当年那个日本人工地里逃生的小毛孩,变成了耄耋老人。翻开他的老照片,一张年轻时帅气的脸永远留给了那个时代。如今,老人的生活已经变得非常简单,每天遛遛弯儿,看看电视、听听广播,闲来无事就“伺候伺候”卧室鱼缸里的鱼。老人的子女说:“我爸身体上除了耳朵有点“背”,眼睛不花,腿脚利索,思维也很清晰,还会用手机看微信。去年的时候觉得自己的手机不够好了,还换了一个苹果6。”说到这,老人笑呵呵的从兜里掏出了手机,“他们给我买的,叫什么‘苹果’啊?听说是最新的款式,你看我给你用一个。”
看着自己的家,老人说他非常满意。“你看现在这居住条件、生活条件。跟以前那会儿真的是天差地别,有时候,我躺在床上,都会回想起当年的那些事,一半是现在,一半是过去,就像放电影那么真亮。我现在每个月离休工资六七千,和子女们一起生活,挺不错的。”当离开李玉忠家的时候,记者试探着问他,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有没有什么遗憾,老人伸出食指说,“我就是想知道,那个说书的到底是谁,他是不是还活着”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月4日,一部名叫《东北抗日联军》电视剧开始在电视上热播,讲述了东北抗日联军在黑土地上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真实故事。七十多年过去了,虽然这已经是一个和平的年代,可我们却永远不能忘记他们。图/文董竞琦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