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1月16日讯(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彭彭)今天上午,在省党代会开幕后的第二天,人民网首页大头条推出题为《湖南:扶贫交出合格答卷 五年脱贫561万人》的湖南省党代会特别报道。在该篇长达3300余字的报道中,该网记者深入湖南贫困地区,记录下了改善基础设施,培育特色产业,成立扶贫基金,劳务输出培训,医疗救助帮扶等给当地带来的变化,描画出湖南在“精准扶贫”道路上的“新速度”。
人民网11月16日首页截图↑
据人民网湖南频道总编辑林洛頫介绍,人民网湖南频道在9月底就开始策划在湖南党代会期间推出首页大头条稿件,重点推荐湖南扶贫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后,湖南省举全省之力、集全民之智,把精准扶贫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因此,人民网湖南频道将稿子主题定位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上,对湖南5年来的扶贫工作进行总结,配合湖南省党代会召开推出此稿,向全国推荐湖南扶贫经验。
稿件发布页面截图↑
为了采写该篇稿件,人民网湖南频道安排了4名记者深入市州,采访湖南扶贫落实情况。稿子在采访完成后,还召开多次新闻协调会议,对稿子内容进行研究、讨论,最终成稿后报分社社长、北京总网审批通过。
今年也是人民网湖南频道第一次参与省党代会的采访报道工作,频道安排了3名记者对省党代会进行全程报道,目前党代会重大稿件均使用自采稿件在人民网进行推送。
【新闻多一点】
》
》人民网稿件原文
湖南:扶贫交出合格答卷 五年脱贫561万人
匡滢 万丽君 邢骁 实习生 李芳森
编者按:“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2013年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湖南省举全省之力、集全民之智,把精准扶贫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重点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推动扶贫开发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在“精准扶贫”重要思想指引下,一个个贫困的“山头”被攻克,一顶顶贫困的“帽子”被摘除,5年来湖南省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61万人。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到2020年,湖南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绝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绝不落下一个贫困群众,坚决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最近,记者走进三湘大地,深入贫困地区,深深感受到改善基础设施,培育特色产业,成立扶贫基金,劳务输出培训,医疗救助帮扶等给当地带来的变化;“精准扶贫”路上,湖南正走出“新速度”。
村民冒雨在山腰种植百合
贫困户龙先茂家修建了新房
金洞村民种植的楠木苗
群众正在观赏楠木产品
最近,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78岁的施成富老人将自己脱落多年的牙终于给补上了,“这么好的日子,要多活几年”,老人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许多以往吃不了的东西现在都能吃。
说起家里近年来的变化,施成富告诉记者,饮食条件改善了,泥巴地面铺上了水泥,最近还添了淋浴设备……
施成富脱贫的事实早已被村里认可:农家乐收入六七万,花卉合作社分红2000元,腊肉销售近万元,加上小卖部的经营,全家4口人年收入近10万元。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
“总书记的视察既是压力,更是动力。”十八洞村村支书龚海华告诉记者,十八洞希望能在精准扶贫上找到可复制推广的好经验。
记者了解到,2013年以来,十八洞村所在的花垣县已有2.7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7.8%;2015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6276元,比2010年增加2986元。
不仅花垣县,湖南已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61万人,贫困发生率降到7.84%,向总书记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扶贫答卷”。
技能提高了,视野开阔了,经营越来越顺了
为切实摆脱贫困,湖南省扶贫办提出了“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新思路,通过“脱贫致富带头人”培训班,提高“能人”水平,进而带动“穷人”致富。
“好多人喜欢过来钓虾,一年就增收了40余万。”在长沙县松雅湖生态农庄,说起生意好转,老板梁谚总要提起湖南农业大学教授陈钦华。
梁谚是长沙县水塘垸村有名的致富带头人。为帮助村民脱贫,几年前,梁谚投资办起了生态农庄,但由于经营主业是吃饭、钓鱼、打牌的“老三样”,生意不温不火。
2015年,梁谚参加了省里举办的“脱贫致富带头人”培训班,教授陈钦华给他出了一个“金点子”,建议他开辟一个虾塘,吸引女性顾客和小孩。“现在客人多了,农庄聘请了七八个当地贫困村民帮忙,周边村民们的蔬菜、水果和家禽也不愁销且能卖个好价钱。”
“高校正发挥扶贫生力军作用,从源头上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湖南农大农村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谷祥云介绍,今年以来,农大定期开展贫困村经营管理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并不定期组织创业经验分享、建立微信群等方式,把教授与致富带头人联系起来。
“过去有想法,没办法。如今政府不仅给咱们指明致富路,还出钱帮我们提高技能。”48岁的王辉参加了第三期培训班,作为湘西保靖县迁凌镇利福村鲜多多水果产销合作社负责人,他肩负着助力本村“脱贫摘帽”的重任。
“上半年有樱桃,下半年有黄梨,一年四季不仅有果实,还可以观光旅游。”王辉告诉记者,培训班和交流平台,给本村水果、旅游观光产业的大规模、标准化经营解决了技术和运营难题。目前,村里已有100多人加入合作社,2015年合作社实现经营收入40余万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免费的职业教育,使许多贫困村民学到一技之长,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2012年10月开始,湖南省委统战部、省扶贫办等联合组织开展了助学就业工程,帮助贫困地区建档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两年的免费职业教育,并进行一年企业顶岗带薪实习,实习期满合格后安排(推荐)就业,每人每年资助生活费2000元。
同时通过“学前到研究生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五年资助240万人(次);51个贫困县全部纳入了实施范围;加大“雨露计划”培训力度,5年培训转移贫困家庭“两后生”15万余人,直接带动50多万人脱贫。
房盖起来了,精气神有了,想法越过越多了
“客人多了,生意好了,我们精气神也足了。”张家界永定区马头溪村的全庆庚正忙着招呼客人,面积不大的农家乐里,坐满了来吃饭的客人,用他的话来说,近年来生活发生的变化“翻天覆地”。
全庆庚以前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因为残疾,一家4口人全靠体弱多病的妻子给别人缝补衣服的微薄收入过日子,每人年均收入仅1200余元。
省扶贫队进驻马头溪村后,因地制宜利用马头溪村的自然环境发展旅游产业,帮助全庆庚等贫困户办起了土家吊脚楼农家乐。2015年,马头溪村已经有117户361人脱贫。
湖南永州金洞管理区中荣村村民杨智慧,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自家的地里看看楠木苗的长势,需不需要除草,水渠是不是通畅。
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杨智慧20岁左右便去了广州打工,每个月工资不到3000元。
“村里来了个工作队,教乡亲们种楠木,很赚钱。”几年前,父亲的一席话,使他下定决心辞掉工作回到村里,与父亲一起打理自家的4亩楠木地,短短3年,杨智慧家便立起了一栋崭新的小洋楼。
在金洞管理区里,像杨智慧这样有实实在在获得感的人越来越多。金洞管理区的楠木远销长沙、广州等周边地区,年产值2000万余元,帮助区内2000余名贫困农民实现脱贫致富。
“以龙头带发展,通过政策扶持、信贷支持等措施,帮助楠木种植户、楠木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金洞管理区党委书记邓扬中表示,金洞管理区计划在20年内种植楠木20万亩以上,2019年实现整区脱贫。
近年来,像全庆庚、杨智慧这样依靠产业脱贫致富的人越来越多。2014年以来,湖南省级层面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2亿元,整合其他资金60亿元,引导690家企业、合作社参与,实施重点产业扶贫项目229个,直接帮助162万贫困人口脱贫。
道路畅通了,自来水用上了,日子越过越好了
土坪铺上了石板、自来水通到每家每户……站在敞亮的新屋前,湖南省凤凰县雄龙村村民龙先茂直呼“日子越过越好了”。
位于武陵山脉下的雄龙村是典型的贫困村,2014年人均纯收入仅2531元,80多户村民提心吊胆地生活在危房中。2015年6月,省领导来调研扶贫工作,提出要着重解决基础设施问题。
工作队进驻村里后,上山找水源,铺设供水管道,完成安全饮水工程。几年下来,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破败潦倒的危房改造成了具有苗乡风情的小楼,村里公路路面也进行了拓宽整理,村民集中居住的村道上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
“路通了,灯亮了,村里环境越来越好,生活也越过越有奔头了。”看着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村民龙迎秋一脸兴奋。
生活环境发生巨变的,还有邵阳市隆回县桃洪镇荆枝村。几年前,当地山多路窄,物资大多都需要通过驮马运上来,村民范理红一直靠赶马驮货谋生。
扶贫工作队驻村之后,上山道路逐渐拉通,村里通了自来水,玉竹、油茶等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范理红也放下了手里的马鞭,开始谋划着加入村里的合作社,在自家地里种植耐旱高产的水果。
近年来,随着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项目建设完成,所有贫困村“出行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贫困地区全面融入了全省4小时经济圈。同时,还通过兴建各类供水工程,新增和改善贫困地区库容面积,解决了76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在缓解贫困地区“用电难”方面,湖南积极推进贫困村的电网改造,提升农村供电可靠率和电压质量,目前6960个贫困村实现光缆通达或已纳入农村宽带建设试点,促进电商扶贫的发展。
湖南省扶贫办的数据显示,通过精准有效帮扶,湖南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2010年底的1006万人,降到2015年底的445万人,共减少贫困人口561万,贫困人口规模由全国第三位降至第五位,贫困发生率由17.73%降至7.84%;51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人均GDP、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1545元、1014元,较2010年分别增长84.2%、12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达到了7575元,比2010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3289元有大幅提升,贫困群众的获得感明显增强。
“湖南将继续推行‘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新路子,确保全省350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通过产业扶持实现稳定增收脱贫。”湖南省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智勇充满信心地说。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