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扬起民营经济的时代之帆——来自“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致敬
2018年04月30日 19:47:51 来源:新华社 王俊禄 赵泳 何磊静 毛振华 孙飞 徐海波 吉哲鹏

  新华社北京4月30日电题:扬起民营经济的时代之帆——来自“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致敬

  从40年前第一批个体户,到如今的民营企业家,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他们总是怀揣理想情怀、先行先试、勤奋创业,不仅成就了自己,也书写了时代辉煌。

  对于劳动,民营经济的创业者自有一份深切感受。“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的此刻,应有一份致敬,送给不惧艰辛、努力前行的他们。

  以勇气与勤奋,寻找打开人生新天地的钥匙

  4月28日,浙江温州。一处临街门店里,58岁的章华妹正在接订单。

  少有人知道,有一份特殊的荣光属于章华妹:改革开放后中国首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就颁发给了她。

  做生意办企业,看似小事,40年前却需要莫大勇气。

  由于家庭生活困难,章华妹悄悄摆起了小摊,卖些针头线脑、橡皮筋、纽扣。

  那时干个体户不仅被人看不起,还有风险。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第二年,允许各地可以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个体劳动。个体经济从此迎来飞跃。

  1979年底,章华妹得知,做生意放开了,领了营业执照就可以大大方方做。她当即递交了申请,时隔一年,领到了一份营业执照。当时她没有意识到,这份执照成为改革开放一个特殊印记。

  敢于先行的人,从不孤单。

  1979年5月,28岁的湖北枣阳农民谢元德与几个伙伴一起,成立了当地首家民营企业,从事小型农机具维修等业务。

  没有资金、技术,唯有勤奋。谢元德带领一群“泥腿子”,什么苦都愿吃,什么活都肯干。如今,它已发展成为业务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的高新技术企业盛隆电气集团。

  谢元德依旧奔波在科研和市场一线,谈到40年的创业体会,他说:“不勤奋的人,不可能成功。”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营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我国民营企业近2500万家,对国家税收贡献超过50%,对新增就业贡献率达到90%以上。

  改革开放之初,创业者要勇于面对社会压力,而今则要勇于挑战自我。

  42岁,对于创业者来说已不年轻。但在美国生活惬意的洪浩,决定回国“闯一闯”。

  1998年,洪浩来到天津开发区创业时,14个人、20万美元资金是全部家当。如今,他的公司已拥有2000多名员工,资产15亿元,登陆深交所中小板。

  “归国创业这一步,我没有走错。”洪浩回首过往时说。

  “勇敢与勤奋,是改革开放之初个体劳动者普遍具有的特质。它绵延至今,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壮大,成为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董毅智说。

  责任与情怀,就像大海与星辰

  在市场中摸索前行,犹如一场远征;责任与情怀,就像始终相伴的大海与星辰。

  “五一”假期首日,辽宁盘锦市。完成了第一班清扫工作的环卫工人们,像往常一样到免费的爱心早餐点用餐。

  1994年,浙江人郑光柒来到盘锦从事饮食业。看到许多环卫工人早起很辛苦,他决定为他们提供免费早餐。2014年,他开设了3个免费爱心早餐点,2017年增至15个。

  供应爱心早餐每天要花5000多元。“有人以为我很有钱,其实我也就是做点小生意,没有太多财产。”郑光柒说,“赚了钱不一定要留给自己或孩子。给孩子留点正能量,远超给他留点财富。”

  共创美好家园,是许多创业者内化于心的情怀追求。

  48岁的张峰屹是昆明源润祥再生资源公司总经理,不过他更知名的“身份”是“垃分老男孩”“垃分狂人”。

  2002年2月,张峰屹创办了一个社区便民回收站,从此与垃圾分类结下“不解之缘”。在工作内外,他和同事开展“垃圾换鲜花”行动,举办垃圾分类知识竞赛。

  “我做梦都想着让大家提高垃圾分类意识,让子孙后代享受环保文明的生活。”张峰屹说。

  关心社会,回馈社会,是民营经济创业潮中的一抹亮色。根据中国慈善联合会此前的数据,在慈善公益捐款中,民企占企业年度捐赠总额比例已达52.24%。

  “把自己的荣辱发展与时代脉搏紧紧相连,这是当下许多创业者和企业家共同的追求。”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说。

  开拓与创新,他们是时代弄潮儿

  “五一”期间,北京国际车展,人头攒动。

  “电动化、智能网联从趋势变为现实,要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全面迎接造车新机遇。”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在展台前说。

  开拓与创新,伴随着每个民营经济创业者的脚步。

  30多年前,被称为“中国第一商贩”的年广久率先在芜湖办起了私营企业,傻子瓜子从这里叫响全国。

  创新,就是永不停步。

  1995年,王传福在深圳创建比亚迪。最初条件十分艰苦,员工睡觉只能打地铺。企业在香港上市后,比亚迪又切入汽车制造领域。在占领新能源汽车阵地后,比亚迪又推出跨座式单轨交通工具“云轨”……

  创新,就要敢于开拓。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每年生产提琴70余万把,销往欧美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

  欧美传统的乐器小提琴,何以成为中国一座小镇的名片?66岁的江苏泰兴凤灵乐器集团董事长李书知道答案。

  李书将“抢占先机,奋勇开拓”视为企业成功的奥秘。1995年初,美国一家乐器经销公司要参加世界乐器博览会,有95种样品必须在2个月内出样。

  “常规要用3个月,当时又值春节,我们铁了心加班加点,用53天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李书说,这次合作打动了客户,当年底凤灵一半产品通过该公司销往美国。

  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说,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企业家群”的好奇、冒险、创意特点,催生出产业的不同业态及新的商业模式。

  从物流快递到共享单车,从自主汽车到航天制造,全球最大手机制造国、最大移动支付市场……创新激励着千万创业者,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活改变。

  迎难而上,逐梦前行。

  过去40年,无数个体劳动者和民营企业家顺应时代发展,创造了历史性成就。未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扶贫、促进就业……新的天地,大有可为。

  这个时代,将因他们而精彩。


标签:劳动节;民营经济;创业者;营业执照;环卫工人;企业家 责任编辑:沈正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