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在哪里?
特邀嘉宾: 郭建宁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编者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和政治稳定奇迹。这条道路已成为国家发展之路、民族振兴之路、人民幸福之路。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网络理论传播局)指导,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专家工作室提供理论支撑,中国网推出“70@中国道路Q&A”系列理论短视频,敬请关注!
正文: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逐渐富起来,2012年,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变革,这意味着我们正向着“强起来”的目标迈进。
强起来就是今天中国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的第一个“新”也正是新的历史方位。那么,怎么实现强起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就是要把创新放到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样才能占领发展的制高点,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创新是解决大而不强的关键,从大国到强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
新时代的第二个“新”,就是新矛盾。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由来已久,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与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经济文化发展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了更加规范的表述,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十九大的表述。
什么是不平衡?东部、中部、西部,城市、农村。什么是不充分?那就是我们还要补齐民生短板,特别是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健康、环境、生态、就业、养老等等方面的问题。
物质文化变成了美好生活,落后的社会生产变成了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它说明什么?它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我们党、对我们国家,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执政方略、治国理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把这样一种美好生活的需要变成现实,怎么变成现实?就要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新时代的第三个“新”是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进入了新征程。这个新征程是什么?十九大报告里面讲的很清楚,那就是我们要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九大报告的题目有两句话,第一句话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句话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为什么是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呢?这是因为时间已经非常紧张了,从2017年十九大来看三年多,从现在来看只有一年多,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了决战决胜,临门一脚,最后冲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它的内容很多,但是里面有一个硬指标,底线任务,那就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总书记对这个有很多的论述,他说全面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小康一个最主要的内容硬指标那就是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他强调要扶真贫、真扶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我们大家都知道不久前中宣部推出了时代楷模,时代楷模里面有一位是优秀的年轻的共产党员,她叫黄文秀。她就是到广西百色一个乡去当村第一书记,在扶贫的第一线因为洪水以身殉职,所以这个第一书记扶贫攻坚真的很辛苦,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硬指标,明年就到时间点了,要得到人民的认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需要我们全党一起来努力。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