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富”“小而劲”“小而康”“小而美”。
2019年,习近平主席在澳门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时,用这四个词形容澳门的独特魅力,并称赞特别行政区“在小小的桌子上唱出了精彩的大戏”。
回归之初,澳门陆地面积只有21.45平方公里。一个“小”字,道出了澳门发展瓶颈。
而如今,澳门能在“小桌子”上唱精彩的“大戏”,背后的关键是“一国两制”: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
今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的日子。25年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大力支持下,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接续奋斗,澳门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发展天地更加广阔,谱写了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华彩篇章。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主动”
先从一组数字看澳门的发展——
1999年,澳门陆地面积仅有21.45平方公里。25年来,中央多次批准澳门填海造地,并划定陆地边界,澳门陆地面积增至33.3平方公里。2021年,中央正式把106.46平方公里的横琴岛作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粤澳双方实行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管理体制,澳门发展空间大幅扩展。
1999年至2023年,澳门人均GDP由1.5万美元增至6.9万美元,澳门失业率从6.3%降至2.7%。 人口60多万的澳门,年接待旅客量数千万人次。1999年,入境澳门旅客约744万人次;2023年,入境澳门旅客超过2800万人次。
在中央授权和支持下,澳门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稳定的经贸文化关系,澳门参加国际组织和机构的数量增至190多个,已获得147个国家和地区免签证或落地签证待遇。
今年25岁的澳门特区还摘下了多项引以为傲的国际桂冠,比如在2024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最富有国家(地区)排名中,澳门居全球第二、亚洲第一。
这份亮眼成绩单,向世界展示了具有澳门特色“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今年1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澳门特别行政区候任行政长官岑浩辉时强调,“‘一国两制’是符合国家、民族根本利益,符合澳门根本利益的好制度。”
澳门“一国两制”实践的一大亮点就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主动”。
从2003年签订《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到2017年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从2018年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到2021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挂牌成立,回归后的澳门与祖国内地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化,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横琴地处广东珠海南端,与澳门一水一桥之隔,具有粤澳合作的先天优势。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明确澳门作为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和区域发展核心引擎。2021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挂牌成立,打开“琴澳一体化”发展新篇章。
梁伟衡是一位来自澳门的中医师。去年8月,《澳门特别行政区医疗人员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业管理规定》实施,符合条件的澳门医疗人员可以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业,梁伟衡成为首批获得执业证书的澳门医疗人员。
2021年,梁伟衡便到横琴医院执业,但当时两地的资格证还未互认,申请手续烦琐。随着新政策的出台,资格证互认,审批手续简化,再加上今年3月起横琴口岸封关运行之后,人员出入高度便利。
对于梁伟衡而言,横琴不仅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舞台,更是他深化专业交流和学习的宝地。梁伟衡说:“在横琴可以跟不同的科室、不同的医生进行交流,我们的水平都会有一定的提高,所以我觉得这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挺有满足感的。”
如今,科创企业实践着“科研在澳门、转化在横琴”,澳门居民享受着“居住在澳门、工作在横琴”的便利,逐步建成“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成果共享”的琴澳联动发展新模式。
截至今年7月,合作区澳企总数达6365户,比3年前增长37.27%。今年上半年,合作区澳资产业增加值18.81亿元人民币,增长125.9%。
“走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道路”
曾经,“一业独大”长期困扰澳门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如何从“博彩”走向“多元”,一直是澳门面临的重要考题。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积极推动澳门走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道路”。
“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道必答题,如何答好?
2023年11月1日,澳门特区政府公布《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规划(2024—2028年)》,这是澳门首个全面系统的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对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特区“二五”规划,以“1+4”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为依据,对各产业未来5年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
“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中,“1”是按照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目标要求,做优做精做强综合旅游休闲业。
这些年,澳门通过“旅游+”发展模式,加快建设集美食、度假、观光、购物、娱乐、文化、体育等元素于一体的综合旅游休闲目的地。
澳门是全球世界文化遗产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大三巴牌坊、妈阁庙、东望洋灯塔、哪吒庙……澳门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有多元美食、花样迭出的赛事演出。白天逛景区、晚上看演出,正成为澳门旅游新常态。截至12月7日,今年澳门入境旅客达3254.5万人次,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步履稳健。
“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中,“4”是持续推动大健康、现代金融、高新技术、会展商贸及文化体育等四大重点产业发展。
当前,这四大重点产业发展持续向好。
大健康产业稳步发展。今年9月,离岛医疗综合体北京协和医院澳门医学中心正式投入运营。这是澳门回归后特区政府兴建的第一家大型公立综合医院,将成为实施特区政府“1+4”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推进大健康产业的重要平台。
现代金融业规模持续扩大。据统计,截至2023年6月底,澳门金融业资产达27735.4亿澳门元,各项金融稳健指标维持在良好水平。
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2023年5月,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的首颗空间科学卫星“澳门科学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澳科一号”卫星在轨运行一年多来,所有科学载荷运转正常,是澳门一张硬核高科技名片。
会展商贸和文化体育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澳门在2023年和2024年连续被评选为“最佳亚洲会议城市”以及“最佳会议商务城市”;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澳门国际马拉松、澳门国际乒联世界杯(ITTF)等大型体育赛事,已成为澳门的闪亮名片,有力促进了澳门体育产业和各关联产业联动发展。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
“家里几口人?”“做什么工作?”“全家收入有多少?”“小孩子上几年级了?”“住房开支有多少?”
2014年12月19日,习近平主席走进澳门石排湾公屋,亲切地同居民拉起家常。
在整洁温馨的客厅里,习近平主席说,看到你们家的布置,听了你们的介绍,我感到你们是温馨和睦、相亲相爱的一家子。你们全家乐观向上,对生活满怀憧憬,我为你们感到高兴。
在当晚欢迎晚宴的致辞中,习近平主席将这次走访比喻为“推开了一扇窗户”,看到了澳门居民安居乐业的温馨画面。习主席说,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澳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安定的喜人成就,更令人感受到澳门“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的和谐氛围。
澳门回归祖国后,特别行政区政府制定了“居有其所,安居乐业”的公屋政策目标,石排湾公屋就是这项政策下,澳门最大的公共房屋建设项目。目前,澳门已建成的公共房屋单位数目增加至57117个,95%的社会房屋租户获豁免缴付租金。
住有所居,也要病有所医。
回归祖国以来,澳门建立了涵盖生命全周期、覆盖生活各领域的民生保障体系,医疗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截至2023年底,澳门每千人口对应注册医生、护士、病床数分别为2.9名、4.4名和2.8张,分别是回归时的2.3倍、3.3倍和2.1倍。澳门逐渐加大长者医疗方面的福利,65岁以上的老人可享受免费医疗,澳门居民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平均预期寿命从1999年的77.9岁提高至2023年的83.1岁。
教育是澳门居民最满意的民生领域之一。澳门全面实施15年免费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同时,自2010年以来,澳门高校已设立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及若干实验基地平台,集聚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
从住房到医疗,再到教育,回归后的澳门大力改善民生,澳门居民安居乐业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25年来,澳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认真答好“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道必答题,努力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一组组亮眼的数据、一句句肯定的话语,是澳门交出的高分答卷。背靠祖国,相信澳门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