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财经 正文

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给“四稳”以底气

字体:
— 2025—
05/11
10:39:51
2025-05-11 10:39:51 来源: 中国青年报 陈旭东

  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是中国经济的底气所在。稳预期是基础和关键。只有居民和企业的预期稳定了、信心增强了,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的问题才能随之减轻,来自需求侧和供给侧的矛盾才能得到逐步化解,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深入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释放了“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的强烈信号。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会议再次强调要“多措并举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着力抓好“四稳”的重要表述,为进一步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展现了底气,这种信心和底气来自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活力:一季度,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形势,中国经济同比增长5.4%,比去年全年增速加快0.4个百分点,较去年一季度增速加快0.1个百分点。

稳就业关乎基本民生

  就业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经济社会健康发展。2024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城镇就业人员总量高达4.72亿人,农民工总量近3亿人,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非农就业劳动力市场。稳定的就业是提高收入、促进消费、改善生活的重要途径。

  今年一季度,我国就业形势总体上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308万人,同比增加5万人。当然,在美国轮番加征畸高关税、全球贸易和投资链条断裂的外部冲击之下,部分外贸相关行业劳动者的就业岗位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二、三季度又临近高校毕业季,1222万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就业压力不容小觑。

  面对压力和困难,唯有迎难而上、顶压前行。一要加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岗位挖潜扩容,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二要落实贷款优惠、税收优惠和培训补贴、岗位补贴、社保补贴政策,守住困难群体的就业底线。三要全面落实和加快兑现稳岗返还、担保贷款等就业政策,尤其是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要提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

稳企业激活经济细胞

  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企业兴则经济兴。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遇到种种困难和挑战,只有微观层面的企业经营普遍好转,宏观经济形势才能持续改善。当下,民营企业保持在全国登记在册企业总数的九成以上,民营企业数量已从2012年的1085.7万户增长到2025年1月底的5670.7万户。

  一方面,政府部门在出台各类政策帮助民营企业渡过难关方面责无旁贷。当前非常重要的是,要推动从“企业找政策”向“政策、资金、服务找企业”转变,政府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精准服务,保障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应享尽享、能享快享”,并做好增量政策谋划。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摆脱经营困境、实现长期健康发展,关键还是要主动进行结构调整、内涵提升,在技术创新、节能环保、精细管理等方面下真功夫,在经济周期转换中不断壮大,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稳市场重在提振消费

  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是中国经济底气所在。2024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8万亿人民币,是同期中国对美国出口额的10倍以上,继续稳居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首要任务,并出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振消费的各项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

  今年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7万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增长5.9%。一季度我国经济实现5.4%的同比增长,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在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这三大需求中,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7%,拉动GDP增长2.8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发展继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消费结构方面存在的不足。一是在以旧换新等政策暂未覆盖的消费品类上,增速还相对疲弱,需要从居民收入端和社会保障端继续发力,让居民敢消费、愿消费、能消费。二是尽管服务消费出现强势反弹,但是健康、养老、托育、家政等民生领域依然存在一定供给缺口,需要不断扩大多元化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稳预期坚定发展信心

  信心,来自积极的预期。做好经济工作,要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经济发展信心入手。在“四稳”这一关系链条中,稳预期是基础和关键。只有居民和企业的预期稳定了、信心增强了,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的问题才能随之减轻,来自需求侧和供给侧的矛盾才能得到逐步化解,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分别提出,要“加强预期管理,协同推进政策实施和预期引导”和“注重倾听市场声音,协同推进政策实施和预期引导,塑造积极的社会预期”,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生动体现,为下一步做好稳预期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加强预期引导除了要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一致性之外,还需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日前,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并将自5月20日起施行。这一立法突破旨在通过法律形式明确民营企业产权保护、市场准入、投资融资促进等核心权益,不仅对“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拖欠账款”“新官不理旧账”等顽疾进行了有力回应,而且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协调机制,这些都有助于为民营企业提供稳定预期。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 预期;中国经济;底气责任编辑: 马驰骋
国内综合
国际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