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联姻”贫困村,关键是找准路子
虽然前段遭遇了“倒春寒”,但山东淄博市博山区韩庄村的苗木基地依然绿意浓浓,“咱村里自己的基地,凡是在家的劳动力都来了。”韩庄村支书赵新贵说,现在已经栽下去6万多棵,三年后,仅苗木销售一项,全村每人就可年增收1200元。
韩庄村地处山区,235户村民中,有142户是贫困户,脱贫门路在哪里?
2015年7月,博山区市政园林局与韩庄村建立扶贫帮扶关系。“第一书记”董丛驻村调研,发现整个村里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市政园林局每年需要购置大量苗木用于绿化,而韩庄村气候湿润清凉,很适宜青竹、金镶玉等乔灌木生长。“两家”一拍即合,确定在村里实施苗木培育基地。
苗木“联姻”,让韩庄村看到了脱贫希望。赵新贵说,以苗木花卉为依托的生态农家乐、科普游正在筹备,苗木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农民的增收渠道也多了。“找对路子,村民们现在满是干劲。”
“部门挂包贫困村,关键要把部门的行业优势和贫困村的自然条件结合起来,帮助当地找到一条精准脱贫的路子。” 博山区市政园林局局长盖强说。
把贫困户“拴”在产业链上,脱贫有了多重保障
帮扶贫困地区,不仅仅要“输血”,更要“造血”,不脱贫,不脱钩。
在园林部门的帮助下,村子里建立苗木合作社,吸纳农民入股,把贫困户牢牢地“拴”在产业链上。
“不少村民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同时到苗木基地打工,还能以村民身份享受到利润分红,每年能有三份收入。”正在栽植树苗的韩庄村村民赵增连说,“我和老伴都在基地打工,2亩地也都租出去了,今年一年收入怎么也得超过一万元。”
63岁的陈光英,两年前丈夫因病去世后,自己也患上疾病,失去劳动能力,无任何经济收入。现在,她把自己的地流转出去,有租金还有分红,生活有了稳定保障。
据了解,目前韩庄村已流转土地260余亩,流转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土地承包权不变,还属于原来的农户,经营权交由合作社。合作社实行“6+1”运营模式,统一培训,统一苗木,统一栽植,统一肥料,统一养管,统一收获,生产的苗木由市政园林局负责统一购销。
在实施苗木基地项目同时,合作社还设立扶贫基金,根据每年贫困户的变化进行动态扶贫,并开展大病救助,确保政策精准到位。博山区市政园林局还与韩庄村10户基本无劳动能力的特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定期为他们送去米、面、油等物资,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全局118名党员分组与20户具备一定劳动能力的特困户结成帮扶对子,讲政策、献爱心,帮助他们多渠道脱贫。
博山区区委书记许冰表示,精准扶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提高成效,走出一条“行业对接产业”的精准扶贫模式,把扶贫单位与被帮扶村的优势结合起来,从而实现长效扶贫、集中脱贫。
《 人民日报 》( 2016年06月05日 11 版)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