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价格优势,收不到油,原来培训过的大部分收油工都走了,专用收运车还是新的,就成了摆设。”面对《工人日报》记者,说起两年前在成都组建的标准化地沟油回收队伍,成都市城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金华言语中尽是无奈。
2014年8月,为了推进行业规范化发展,强化市民对废弃油脂再利用的认知,11家回收废弃油脂加工生产生物柴油的企业,统一订购80辆专用收油车,组建了有2000名统一培训、着装并持证上岗的专业化收油队伍。
按最初设想,11家企业与餐饮企业签订《餐厨废弃油脂回收格式合同》,餐饮企业应保证将废弃油脂全部交由油脂回收企业回收,擅自卖给他人要支付违约金或赔偿;油脂回收企业必须具有合法资质,回收的废弃油脂仅作为工业用途,不得他用。
并且,废弃油脂企业在每台收运车上都安装了GPS行车记录仪,工人到哪里收油,又将油运到哪里,协会和企业的监管人员都能全程掌握。此外,从收油地点到生产企业的产品也全部登记在案,避免废弃油脂回流餐桌的可能。
然而,这一正规标准操作在实施过程中却不尽人意,收运队伍不到一年时间就已出现流失。“别的企业不敢说,我们公司的100名收油工,现在只剩下不到40人。”王金华推测,绝大部分流失的工人可能又重回黑作坊。
原来,正规收油工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原来的收油散户,因为他们本身就掌握着一定资源,因此废弃油脂企业对收油工采取的是松散管理模式,即“收多少油给多少钱”,但与非法收油者相比,正规企业在价格上处于弱势。于是,产废单位把废油藏起来,或中止与正规企业合作,偷偷卖给出价更高者,正规企业收不到油“吃不饱”,收油工自然就流失了。
近年来,正规回收企业尝试向餐饮企业提供免费安装油水分离器的服务,实现源头的油水分离、油脂干湿分类,以便进行深度资源化处理。王金华称,目前城卫环保初期为成都的50家餐饮企业安装了油水分离器,以一家50桌的中餐店为例,每天可从回收原始废弃油脂10桶变成直接回收废油2桶,降低了企业的收运成本。
但是,这一措施却让正规回收企业更加难以为继。“别人按桶高价回收,我们按斤回收,但从长远考量,这一步再难也得坚持下去。”王金华说,据行业内不完全统计,目前废弃油脂仅有10%得到了正规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但售卖废弃油脂是自主行为,回收企业没办法做出限制,尽管有合同约定,监督起来却困难,关键还要看产废企业是否愿主动承担大众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