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调研考察时,引用诗句“不破楼兰终不还”强调了各级党政部门和广大党员对于脱贫攻坚的的坚定决心和意志。
在中央网信办主办“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中,人民论坛网(微信号:rmltwz)记者常妍随行来到了江西省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于都县、兴国县等进行了实地采访,以下是途中的真实感受和思考。
82年前,8万多红军战士从于都出发开始长征,不畏艰险、浴血奋战,仅牺牲在长征路上的烈士达1.1万人。在兴国县23179位烈士英名镌刻在“革命烈士英名碑”上。据统计,仅牺牲在长征路上的兴国籍官兵就有12038人,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位兴国籍将士倒下。为了胜利,革命老区做出了大量牺牲和斗争。如今,这片洒满英烈热血的红土地上,老区人民生活的怎么样?
李考凤,兴国县杰村乡含田村的村民,见到她时,正在蔬菜大棚里劳作。被问及如今的生活,她一下打开了话匣子:“以前种地只够家里吃,没什么收入,现在农闲时在这儿种菜,一个月有1800多元呢”。她朴实的笑容让人感到一阵温暖。
如果说长征路上,红色革命和红色政权建立的故事,带给人更多敬畏和追怀,那么,在田间地头、生产一线,看到老区群众脱贫致富,像一股清流温暖心田:在当地政府的精准扶贫下,老区人民在网上卖脐橙、油茶等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曾经贫穷的“红军村”华屋村村民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小洋房”,还组建了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形成了“山上种油茶、田间种蔬菜、荒坡养蜜蜂”的产业发展格局;乔迁新居的江西省于都县古嶂新村的陈佛生高兴的说:“31岁的儿子终于讨到了媳妇儿”……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江西2018年预计消除绝对贫困,当前群众脱贫致富忙,干劲十足。
采访脱贫的同时,我也在思索:江西省近年脱贫卓有成效,是否其中有些典型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中央长期的既定方针。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继续强调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明确提出“三权分离”,即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相互分离,回应了家庭经营本身的产权构造问题,这是一个重要的经验总结,也是理论的继承和创新。那么,在此次在江西实地采访中,脱贫致富的具体举措背后是怎样的机制在起作用?假如我是一个贫困户,是否可以拷贝这个模式脱贫?
假如我是一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没钱没技术怎么办?
以李考凤所在的含田村为例,政府和银行签订产业扶贫基金:油茶贷,给每户贫困户提供2万元政府贴息贷款,贫困户可以用种植油茶的5亩地入股,在油茶生长的前5年种植期,以每年15%的收益给贫困户,每年股权收益是3000元。在万亩油茶种植基地,实行“五统一分”经营模式,通过股权分红、扶贫信贷资金入股等方式与贫困户构建利益联结,辐射带动杰村乡452户贫困户参与发展油茶产业。
而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于都古嶂村,村民集体搬迁到古嶂新村,贫困户统一安装了5000瓦光伏发电板。一年发电可以达到6500度,按每度电收购价1.18元计算,每户村民每年可以收益5000多元钱。罗坳镇党委书记谢荣生介绍道,在光伏发电前期投入上,初装费7.6元每瓦,其中政府补贴1元每瓦,企业赞助1元每瓦,这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际初装费5.6元每瓦,以每户安装5000瓦光伏发电板来算,初装总费用为2.8万元,这可以从银行全额贷款,村民只需签订一个贷款协议,政府财政将予以5年全额贴息,也就是说,村民不需要拿一块钱,就可以安装起来,只需从以后的收益当中还本还息。
有了收入是好事,可家里人多不够分怎么办?
以李考凤所在的含田村为例,可以把土地流转给龙头企业,统一进行土壤整理,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直接去大棚蔬菜里种植芦笋、黄瓜、西红柿等无公害蔬菜,赚取劳务费补贴家用。基地与企业、超市和学生营养餐供应链对接,直接带动30户贫困户种植蔬菜。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不想流转怎么办?
不想土地流转的贫困户,可以加入合作社,成为合作社社员。合作社免费提供种苗、肥料、技术指导等。含田村种植的百亩白莲,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吸收了27户贫困户成为社员,以市场价收购社员的白莲,预计亩产增收4000元。
种植久了有了经验技术,却把土地流转出去没有地了,咋整?
可以反租倒包,公司和农户之间根据农田质量评估,约定亩产多少斤可以免收租金,这样充分调到农民的积极性。在含田村,通过反租倒包,实现户均年增收2万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精准脱贫江西农村实践中,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户具有承包权,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公司和合作社的土地经营权又保障了技术和供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脱贫致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