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专家合影。 衡毅 摄
中新网成都10月19日电 (记者 徐杨祎 安源)“大熊猫是‘外交家’,现在国外对大熊猫保护也做了很多研究,我来这里一是想看看国外的研究者是怎么做的,二是想听听年轻人现在工作的经验。”19日,80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建章在成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名老科学家来讲,参加首届大熊猫保护国际会议“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当日,由国家林业局主办、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承办的首届大熊猫保护国际会议在四川都江堰启幕,为期两天。会议旨在针对大熊猫保护研究问题,交流国内外最新进展,共享最新研究成果,共商新的保护方法和思路,并为大熊猫保护研究搭建一个国际交流的平台。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比利时、奥地利、马来西亚、泰国、法国、芬兰、韩国等国大熊猫保护专家,国际组织代表,港澳地区及内地相关机构负责人受邀出席。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陈凤学指出,目前与中国开展大熊猫合作研究项目的有13个国家的18个动物园,共有56只大熊猫在外参与合作研究。“我建议将大熊猫保护国际会议办成例会,每年举办一次。”陈凤学希望,参与国际合作的双方能继续按照签署的协议要求,共同将大熊猫合作研究项目执行好,并以此形成大熊猫长期合作研究的机制。
会议现场。 衡毅 摄
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是最早与中国开展大熊猫研究保护交流工作的外国机构之一。该动物园首席生命科学主管罗伯特·J·威斯告诉记者,圣地亚哥动物园自1996年参与大熊猫研究保护国际合作,园内的两只大熊猫已逐渐迈入老年阶段,“一只27岁,另一只25岁,我想如何科学有效地照顾、管理中老年大熊猫是摆在我们面前最主要的任务。”
“尤其是在老年大熊猫保健、护养这方面,我们希望能跟中国同行来进行交流合作,让它们在晚年也过得比较舒心一点,健康方面也不要有太大的变化。”罗伯特·J·威斯强调,“取经”是他和同事们此行最为重要的目的之一。
同样来“取经”的还有日本神户市市立王子动物园副园长花木久实子一行。“我们动物园是从2000年开始参与大熊猫保护国际合作的。”花木久实子希望能从中国同行、全球的同行那里获取到更新的信息,以帮助大熊猫在日本繁育出健康的后代。
据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张志忠介绍,通过多年的努力,保护研究中心攻克了大熊猫人工繁育三难问题,使保护研究中心大熊猫人工饲养种群数量达到目前的234只,占全球人工饲养总数的近60%,创建了世界最大的人工饲养种群;并搭建了最重要的大熊猫国际国内合作交流平台,促进了大熊猫科研保护工作的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果。(完)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