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场名为“汉语盘点2016”的活动中,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长王蒙在发言中,对网络上的一些流行词表达了态度,“有些词让我特别的反感,比如‘小鲜肉’,哪怕你直接谈对性的欲望都比谈‘小鲜肉’好听,可是我没有权利,也不能制止这些词。”
让王蒙反感甚至痛恨的,除了“小鲜肉”之外,还有“颜值”。但也有王蒙喜欢的流行词,比如今年流行的“洪荒之力”,还有前些年流行的“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你妈喊你回家吃饭”让王蒙觉得非常美好,让他回想起童年时代。
一堆2016年流行的词汇放在一起,有喜欢的有不喜欢的,很正常。王蒙喜欢的“洪荒之力”在社交媒体上泛滥时,也有不少网友表示对它非常反感,央求大家不要凡事都往“洪荒之力”上靠。王蒙的发言不过是表达他个人的喜欢,这是他的权利。但如同他所说的那样,“也不能制止这些词”,则表明无论有人喜欢或不喜欢,流行词的传播,总有它们的规律与理由。
流行词往往借由名人之口、重大事件、某种现象滋生,之所以能够拥有一定的生命力,是因为传播者从中寻找到了更为简洁有力的表达方式,节省了表达时间,比如网友评论某个明星长相好、年轻、有吸引力、值得消费,需要用一长串形容词,而简简单单“小鲜肉”三个词,就包含很多。
流行词本身不具备褒贬倾向,这是因为它们具备多样化的解读价值,同样是“小鲜肉”“颜值”,在不喜欢的人看来,它们蕴藏了某种肉欲表达,是使用者格调低下、审美不高的表现。而在喜欢的人看来,则是对美的一种坦荡追求,无需遮遮掩掩。词语无罪,该思考的是词汇背后的价值观。喜不喜欢某个流行词,是一种价值观之争。
王蒙对“小鲜肉”“颜值”进行了态度激烈的批评,是因为他理解的这两个词,传递了一种不良价值观。在影视行业,王蒙的观点或能得到共鸣,因为有不少业内人士对靠“颜值”吃饭的“小鲜肉”已经不胜其烦,原因是“小鲜肉”盛行,破坏了市场规则,降低了作品质量,引导了某种偏颇的影视消费潮流。
但存在即有价值,喜欢有“颜值”的“小鲜肉”的这部分观众的权利,难道就不需要保障吗?况且,喜欢“小鲜肉”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从商业伦理看,这恰恰是市场需求造就的。如果没有市场需求,“小鲜肉”就不会诞生,也不会如此受欢迎。还有一点,在“小鲜肉”流行之前,娱乐圈同样不乏类似明星,只不过那时有别的称谓而已。
反感也好,喜欢也好,都有表达的权利,词语背后的价值观,也可以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讨论,但作为流行词,的确不能制止,也无法制止,任何的制止动作,都有可能反推这些词更具传播性与生命力。(韩浩月)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