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首份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出炉 涉13个门类31个行业 共159项特别管理措施
9日,上海正式发布全国首份服务贸易领域负面清单,共列出159项特别管理措施,涉及13个门类,31个行业大类,自2018年11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副市长吴清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负面清单模式着力于跨境交付、跨境消费、自然人流动,目的是进一步推动自贸试验区不断地扩大改革和扩大开放,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行压力测试。该模式有利于我国积极应对国际经贸格局变化,进一步融入全球价值链,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当日发布的文件包含《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实施办法》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和《负面清单》)两部分内容。
其中,《负面清单》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以表格形式进行编写,涉及13个门类,31个行业大类,共159项特别管理措施,包括具体行业措施、有关职业资格的限制措施和适用于所有行业的水平措施,是全国第一张服务贸易领域的负面清单。对列入负面清单的跨境服务贸易行为,由各部门按照相应法律法规规定实施管理;在负面清单以外则按照境外服务及服务提供者与境内服务及服务提供者待遇一致的原则实施管理。
《实施办法》明确了跨境服务贸易的定义、确立了跨境服务贸易管理与开放的基本原则等,旨在推进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的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构建与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相匹配的,权责明确、公平公正、透明高效、法治保障的跨境服务贸易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是全国第一部确定以负面清单模式对服务贸易进行管理的地方政府文件。
“《负面清单》主要是列出了与国民待遇不符的一些限制性的措施,而《实施方案》则是负面清单的具体落实方案。两个配套文件一起出台,有利于政策快速落地。”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俊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另外,这次的负面清单是按照国民经济分类,更加透明,本身也更具备可操作性。
李俊认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能够极大地推动我国服务业的开放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之前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主要是对投资准入方面的限制,其中涉及服务贸易商业存在的准入问题。这次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主要解决跨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流动领域的问题。两个清单相互衔接,实际上就把服务贸易的四种提供模式进行了全覆盖,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吴清表示,下一步还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旅游服务、教育服务、电信服务、专业服务以及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质等领域的开放、创新进行研究,争取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试点服务贸易能有更高程度的开放。(记者 王文博)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