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全球制造引进来 中国“购物车”里装着消费新需求
2018年11月08日 07:28:32 来源:中国青年报 记者 王林

  全球制造引进来 为国际贸易注入新动力

  中国“购物车”里装着消费新需求

  从普通消费者熟悉的进口食品、大豆、汽车,到原油、电解铜、航空发动机……11月6日上午,中国13家央企与外国企业签订的大单,实实在在展现出中国对于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诚意。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进博会要求展品100%进口。从以往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到今天将全球制造引进来,这种变化的背后是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自信,也是一种更加开放与包容的心态,更是推动全球化最直接的动力。

  中国消费者的新选择

  截至目前,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购物车”是最具分量的。

  11月6日上午,该集团与美国嘉年华集团、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签订了6艘排水量13.55万吨的Vista级大型邮轮建造合同。中船集团签约合作的这两家企业来头不小,前者是全球最大的邮轮运营商,后者是全球排名首位的邮轮建造商。

  为何要花大力气、大手笔去订购国外的邮轮?中船集团董事长雷凡培的回答是,“为了满足国内消费市场的需要。”

  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统计,2017年中国内地接待的母港邮轮同比增长18.4%,母港出入境游客同比增长12.6%。值得注意的是,以中国游客为主的邮轮旅游出入境需求有所增加,但以境外游客为主的邮轮旅游需求持续减少。

  “进口贸易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满足本国居民的需求。”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穆系萨·基图伊在进博会贸易与投资平行论坛上说。毫无疑问,进博会上琳琅满目的商品,直接关联着国人消费升级的梦想。

  11月6日,中粮集团与肯考帝亚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等国际企业签约,从加拿大等国进口大豆等粮油产品。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希望,能从参与进博会的170多个国家3600多家企业中,为中国消费者找到世界各地原汁原味的“土特产”。

  于旭波表示,近几年中国消费者对肉蛋奶、水产、水果等产品有了更多元化、更优质的消费新需求。而来到进博会的也不只是普通的粮食产品,还有很多富有特色的“网红产品”,例如多米尼加的咖啡、朗姆酒等,都可能成为中国消费者的新选择。

  于旭波对比了2001年和2017年中国市场的粮油消费结构,发现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进口肉蛋奶在粮食消费品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高。“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水产、水果等新食品的进口数量越来越多。”他认为,这一趋势正是中国进一步扩大进口的基础和动力。

  钟明凯是参观进博会的一名观众,这两天他的视线一直被展馆内琳琅满目的外国商品所吸引。作为一名“科技控”,他尤其喜欢透明OLED电视、无人驾驶汽车等外国企业展示的科技新品,还有一些国家风味独特的红酒。在他看来,当各种进口商品“扎堆”出现在进博会时,最大的遗憾便是展馆太大,“一天时间可能都逛不完”。

  更开放的市场助推企业升级

  除满足国内消费市场外,中国主动对全球制造的产品和服务打开大门,也有益于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雷凡培表示,签订邮轮的进口合同既是国内消费市场的需要,也是开展国际合作、开启高端制造的重要标志。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大型邮轮是我国目前唯一尚未攻克的高技术船舶品类,其技术含量高、设计和建造难度大,被称为造船工业“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

  在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看来,这不只涉及到进口邮轮,还包括邮轮运营等多方面合作,从进出口贸易领域拓展到更考验软实力的邮轮运营领域,既能满足中国和世界人民的需求,也给中外企业都提供了机会。“这正是未来合作的方向。”

  不过,也有一些人担心,扩大进口可能对国内部分产业的发展带来挑战。此前进博会上透露的消息显示,预计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

  11月5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进博会贸易与创新平行论坛上表示,中国从出口大国转向进口大国,将是很多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因为经过40年发展,企业已经很适应出口模式。一些制造企业会担心,扩大进口后自身业务会受到影响。

  “这可能让很多企业感到痛苦,但这是好事。”马云说,制造企业不必过多担心扩大进口的挑战,反而是应该主动作为,及早应对更多国际企业的挑战,从而创造机遇。

  国内企业如何抓住扩大进口的机遇?马云给出的对策是加强科技投入,加快转型升级。“技术将改变世界。”马云表示,未来更多的工作岗位将出现在第三产业,而且科技手段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同商品一样,技术投入也需要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实现最佳效果。中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宁高宁在11月6日上午举行的进博会中央企业国际合作论坛上表示,应对扩大进口所带来的挑战,还需要更多技术合作。进博会期间,中化集团的采购计划中不仅有原油等原料型产品,还希望引进更多产业技术、制造工艺,例如当前中国还欠缺的一些高端的集成电路技术等。

  “我们想要的就是两类,一个是我们还没有的或者比较少的产品,另一个就是我们还很需要的技术。”宁高宁说。

  为国际贸易自由化注入新动力

  进博会释放的中国进一步开放的信号,不仅给中国各行各业融入世界带来机会,更是用实际行动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进程。

  “中国消费者一年消费150亿~200亿只鸡、中国每年进口牛肉增长80%……这些都是海外企业的机会。”作为跨境贸易的参与者,马云举了一家欧洲企业的案例:以前这家企业仅在欧洲销售女性化妆品,自从与阿里巴巴合作进入中国市场后,最近一年的销售额相当于其过去70年的总量。

  贸易自由化的益处各国共享,即便是挑起中美经贸摩擦的美国也不例外。中粮集团董事长吕军列举了一个数据:10年间中国进口大豆的数量约增长了3倍,而美国作为中国进口大豆的主要产地之一,10年间,其大豆单产能增长了25%左右。

  “我们所有企业在看待国际贸易的时候,要坚定信心,看到积极一面。”吕军认为,更开放、更自由的国际贸易,能促进各国产能提升、科技进步和消费升级。

  事实上,这也是参与进博会的各国领导人、国际组织负责人的共同感受。立陶宛总统达利娅·格里包斯凯特表示,在全球贸易增速放缓的关键时刻,中国通过举行进博会,展示了进一步开放市场的诚意与行动,释放了对贸易和投资的开放姿态,欧盟国家对这一积极信号非常欢迎。

  世界银行行长金墉也认为,当前贸易自由化进程有所停滞,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各国企业都在观望,但中国拿出了继续开放的勇气和行动,这将带动其他国家消除国际贸易壁垒,帮助更多企业和个体获益,最终让大多数国家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将落后,这是中国近40年的经验,也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动力。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所所长周晓晶认为,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进一步放开对外资企业的限制,把开放的大门开得更大,并且通过进博会进一步加强与各国的互融互通,这既有利于国内改革的深入,也将为停滞的国际贸易自由化进程注入新动力。


标签:国际贸易;制造;进口;消费 责任编辑:冯一伦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