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2018年11月18日 08:22:1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既增强物质获得感,又提升精神幸福感

  推动文明提升和环境整治互促共进(大势所趋)

  顾益康

  自2003年开始,浙江省大力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不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从这一实践中可以总结出许多经验,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将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文化建设相结合,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农民文明素养提升相结合,从而既增强农民物质获得感,又提升农民精神幸福感,推动乡村文明提升和环境整治互促共进。

  培育淳朴乡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秉持以人为本、文化为魂的理念,坚持物的美丽与人的美丽并重、“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注重将教育引导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在全域开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违建管控等人居环境整治的同时,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为抓手,发挥村落历史文化陈列馆、传统农耕文化和非遗文化传艺馆、思想道德教育馆、乡村群众性文化大舞台的作用,弘扬文明乡风,建设人文乡村,使农村文化建设成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在这个过程中,着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传承慈爱孝悌、贵和尚中、见利思义、乐善好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诗词歌咏、楹联题刻、文化典故等村落人文资源,开展乡风评议和新乡贤活动,推动家规家训挂厅堂、进礼堂、驻心堂,潜移默化地影响村民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要求融入道路、公园、河岸建设,把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等纳入村规民约,让村民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提升文明素养。目前,全省已建成7916个农村文化礼堂,成为传承乡村文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对培育爱护环境、积极向上的淳朴乡风发挥着重要作用。

  留住乡愁记忆。历史文化村落承载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的乡土历史信息、意境深远的乡村人文景观和独具特色的地方民风民俗。浙江省有近千个历史文化村落,它们或古韵悠远,或景观独特,折射出乡村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构筑起人们共同的乡愁记忆和心灵故乡。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中,浙江省把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修复、保护、传承和永续利用为重点,着力传承具有乡村地域特色的慈文化、德文化、善文化、孝文化、信文化等,大力保护历史文化村落中的建筑文化、宗族文化、耕读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独特文化,通过触摸历史脉搏、定格乡土印象、回味乡愁记忆、构建精神家园,努力让历史文化村落活起来。从2013年开始,每年启动260多个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对省级重点历史文化村落给予每村500万—700万元补助和15亩建设用地指标支持。目前,一大批历史文化村落正以崭新姿态向世人展示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文化窗口,增强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软实力。

  讲好乡村故事。大力挖掘和传承古村落古民居背后的故事,按照有价值、有形态、有文脉、有人脉的标准,以全方位的视角、促发展的眼光寻访传统故事,以历史文化村落为载体,以乡愁为情感基础,深入挖掘农耕文明、乡村传统、特色文化、民族风情,从中找寻传统故事、构建精神家园。一方面,组织力量整理千村档案,梳理千村故事,以文字、图片、影像、展览馆、数据库等形式记住乡愁;另一方面,编写“千村故事”丛书,挖掘、记录、弘扬村落传统文化,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继承和创新雅俗共赏、兼容并蓄的乡土文化,提炼和总结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发利用以及持续发展的经验与做法。在讲好乡村故事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传递新时代的正能量,促进乡村文明提升和环境整治良性互动。

  (作者为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


标签:美丽乡村;整治;浙江省;生态环境 责任编辑:汪江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