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的关键阶段。教育部门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不断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支持帮助高校毕业生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请进来、走出去
办好招聘活动
近日,一场校园招聘会在深圳大学粤海校区举行,中兴通讯、顺丰、大疆等120家企业为学校毕业生带来超过4000个就业岗位,吸引了1800余名学子前来投递简历。
今年,深圳高校毕业生规模达3.7万人,其中仅深圳大学就有万余人,创造历史新高,毕业生就业面临诸多压力。为此,深圳大学近期连续推出校企联动促就业等活动,全力为毕业生就业护航。
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说,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两步走——校领导及教师要努力为广大毕业生开拓就业空间、寻找机遇;学生要努力提升专业技能,在求职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调整。
“参加招聘,特别是校园招聘活动,是毕业生就业应聘的主渠道。”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刘培俊说,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出通知,优化调整“校园招聘疫情防控支持政策”,鼓励供需双方合作,高校要按当地疫情防控政策要求精准制定校园招聘活动疫情防控方案,主动邀请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进校园开展专场招聘活动;用人单位要加强与高校的沟通,积极按要求参加校园招聘活动。
连日来,多地在落实好疫情防控举措的前提下举行高校毕业生线下招聘活动。浙江举办两场国有企业专场招聘会,参加企业上百家,推出职位2200多个;成都就举办“百日万企”高校毕业生大型公益招聘会,近千家用人单位发布近3万个岗位,76%的岗位针对大专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教育系统和高校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把用人单位‘请进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吴爱华说,教育部提出了“万企进校园计划”,同时和全国工商联开展“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行动”,高校为用人单位进校招聘提供便利,办好针对性强的线下双选会、招聘会和对接会。
吴爱华介绍,除了“请进来”,教育部还部署全国高校积极“走出去”,开展了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主动邀请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进校开展专场招聘活动。目前,已有2255所高校走访单位7.7万家,拓展岗位超过141万个、实习岗位56.6万个。
去基层、进小微
拓宽就业渠道
这段时间,四川师范大学毕业生小婷一直在准备四川省“三支一扶”计划招募考试。“我是师范专业的学生,读书时曾到阿坝支教实习。和孩子们相处的经历很快乐,也很锻炼人,我希望有机会在支教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据了解,今年四川省“三支一扶”的招募人数达1500多人。从全国来看,2022年“三支一扶”计划招募高校毕业生3.4万人,主要面向2022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以及近两年内离校未就业毕业生。
基层是引导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方向。吴爱华说,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社区专职工作岗位出现空缺,要优先招用或者拿出一定数量专门招用高校毕业生,对于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事业单位正式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给予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为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各地积极扩大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项目规模。上海在年度公务员招录工作中,要求区级机关积极吸纳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乡镇(街道)以及政法机关的基层单位主要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重庆开发基层劳动社保、社区服务、医疗卫生、文化科技等就业岗位,新增政策性岗位8万余个,拓宽毕业生基层就业空间。
吴爱华说,在就业岗位拓展过程中,中小微企业也是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要支持中小微企业更多吸纳毕业生就业,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同时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政策。另外,对于毕业年度灵活就业的毕业生给予社保补贴。
提进程、不断线
做好就业服务
6月末,各地高校毕业生相继离校,也是就业的关键期和冲刺期。吴爱华说,当前,教育部正在布置全国各地各高校开展就业工作“百日冲刺”活动,采取系列招聘、访企拓岗、万企进校、就业指导和精准帮扶措施,为还没有就业的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
同时,教育部正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升学考试、教师招聘、基层项目、科研助理等招录进程。尽早完成机关、事业单位等政策性岗位的招录,通过综合施策,帮助毕业生尽早就业。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专业刘旭龙,今年考研失利,由于疫情等原因,找工作也不顺利。原本灰心失落的他,参加了学校举办的“线上求职训练营”。
“辅导老师对简历、面试等环节进行了指导,让我找出了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刘旭龙说,在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下,重拾信心的他很快拿到了心仪企业的录用通知。
吴爱华表示,对于目前尚未落实毕业去向的学生,要充分发挥就业工作人员和毕业班辅导员的作用,密切关注他们的求职意愿和就业进展,为其提供精准的岗位推荐、就业服务和心理疏导。
与此同时,无论毕业生是否已经离校,教育系统的就业服务仍坚持“不断线”,依托“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持续为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咨询,协助办理好各类就业手续。
吴爱华说,“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提供了全方位的就业指导资源和岗位资源。目前,平台与社会招聘服务机构和各高校就业平台岗位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已累计汇集1036万个岗位资源。据统计,已有31%的2022届毕业生通过该平台实现就业。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