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5月20日施行。作为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其制定出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标志性事件,在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这部法律既是促进法也是保障法,积极回应民营企业关切。那么,这部法律的突破和创新在哪里?它的实施将会对民营经济发展起到什么样的支撑作用?
创多个“第一次” 明确民营经济法律地位
新时代以来,我国不断出台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推动民营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敢闯敢拼,向新而行,截至2025年1月底,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数量已有5670.7万户。
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创下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第一次明确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第一次在法律中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充分彰显了党中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定决心,进一步向社会表明了发展民营经济是党和国家一以贯之并将长期坚持的方针政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吴萨:这次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对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是一个里程碑意义的作用。它首次把我们很多重要的提法上升到了法律高度,更关键是法律是管长期的,法律是基础性的,这就给广大民营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在投资融资促进方面作出一系列细化规定
民营经济促进法在投资融资促进方面也作出一系列细化规定。
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学研究院教授 李曙光:以前只能用土地、房产做抵押,那么现在规定可以用应收账款,可以用仓单,可以用你的股权,可以用你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一些技术发明,可以用它来做一个权利质押,这个是以前法律没有,那么这一次民营经济促进法把这个写进去以后,我想实际上对民营企业,特别对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借钱困难、贷款困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
民营经济促进法还对如何服务企业以及民营企业普遍关心的权益保护、拖欠账款、公平执法等问题均设置了专门章节或条款予以规定,并设置了“法律责任”一章,对侵害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各类行为都明确规定了法律责任。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民营经济研究室副主任 李红娟:在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给出了很多硬招。比如说,禁止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规范异地执法行为等。这些都是从刚性约束和法律权威的持续加力回应民营企业热切期盼。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