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一辆满载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黑松茸、金煌芒、盐源苹果等农特产的冷链列车,轰鸣着驶出乌蒙山隧道。48小时后,这些高山风味将直达宁波市民的餐桌。与此同时,宁波奉化出产的水蜜桃,正让凉山越西县的彝族果农赞叹不已:“这桃子甜得像蜜,汁水能解一年的乏!”
这场跨越2000公里的“风味接力”,载着一颗颗饱含希望的果实,正在“共FU汇”党群服务中心的驱动下,沿着“共富齿轮”转动的轨迹,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山货出川的破晓时刻
在宁波奉化方桥街道的“共FU汇”党群服务中心的电子屏上,物流行迹如星轨闪烁。
优鲜美库冷链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紧盯屏幕,“看,凉山‘中心仓’刚入库的300箱野生菌,定位显示已过武汉。过去零担发货,总要在成都、杭州中转折腾,现在整车直运,物流时间直接减半。”效率的提升,源于“共FU汇”党群服务中心的一次次“云端会诊”。两地技术员3次连线,给冷链装上了“智慧大脑”:智能温控系统让菌菇鲜度提升40%,大数据让宁波5000平方米的智能仓提前腾出库容。
甬凉“两地仓”项目,直接带动凉山农户增收15%以上。自2021年11月至今已吞吐超8000吨货物,让“共FU汇”的商贸物流示范样板有了实打实的渠道支撑,成为东西协作的强劲引擎。
集市里的山海情缘
冷链车这头卸货,那头,“共FU汇”打造的奉化区共富产品集散中心人声鼎沸,两地餐饮与生产企业联动的季节性餐饮体验馆、“快闪店”让“藏在深山”的好物有了更宽的销路。
凉山展台前,彝族姑娘阿依唱着悠扬的敬酒歌分切青李、苹果、芒果,为好奇的宁波市民冲泡苦荞茶;隔壁奉化展台,老师傅正现场演示烤芋艿、糖糕的独门秘方,香气四溢。
中心墙上,数据屏不停跳动:“今日交易额17.8万,黑松茸售罄,紧急补货中……”视频那头,彝族老乡马海木呷笑开了花:“运费降了,我们的黑松茸销售额从每天80元涨到了120元,大学生设计的礼盒装更是抢手。”
他说的正是由“桥见星光”党建联建孵化的校企合作项目。纸箱包装龙头企业奥迪斯丹与高校结对提供实习实训平台、就业帮扶岗位,由大学生团队为凉山特色农产品设计国潮包装。
当“蜜桃分享集市”遇上“两地仓”的即时补给,当年货节对接冷链保鲜技术,“共富”不再是概念,而是农户手中的实打实收入。
车轮滚动的温暖港湾
酷暑热浪中,卸货后的货车司机王师傅走进位于“共FU汇”的“甬爱E家”驿站,喝下冰镇绿豆汤时,手机弹出信息:“您已接到新订单,十小时后在宁波中心仓装载奉化水蜜桃返程!”与此同时,驿站二楼20名凉山青年正在技术员指导下学习智慧冷链技术,墙上“共FU汇技能课堂”的课表排得满满当当。
在奉化区委组织部牵头下,“共FU汇”深入开展“联入社区、揭榜聚力”专项行动。安排奉化区发展和改革局、奉化区市场监管局等机关党组织、奉化区农商控股等国企党组织和社会组织组成“联社帮团”。作为专项行动中“共促治理”与“共惠民生”的实践落地,方桥街道方贸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阵地整合周边资源,以中通冷链为核心辐射周边物流企业,建立“社区点单+单位接单”机制,精准对接货车司机、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需求,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已服务超5000人次。“共服务”让每个参与者都感受到协作的温度与力度。
青春能量的碰撞裂变
“家人们看!盐源苹果冰糖心,咬一口脆甜爆汁!”电商直播运营区里,三名大学生正举着苹果卖力吆喝。今年暑期,“共FU汇”联建宁波理工大学,将直播间变成实践课堂,掀起直播“青春风潮”“流量风暴”。定期举办的“中通优选好物直播节”等线上专场活动,充分发挥了前店后仓优势,在天猫、京东等平台推广两地农特产品,以消费券、限时优惠吸引消费者,让青创项目借势成长。
当冷链车鸣笛从大山驶向大海,“共FU汇”正通过“精准服务+资源链接”,推动党群服务中心从“行政服务点”向“共同富裕微观机制创新实验室”蜕变。在这里,每一车鲜货往来、每一次技能传授、每一场直播吆喝都在书写甬凉协作、山海共富的崭新篇章,每一步探索都在靠近“东西互济、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