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其中增加的一项“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设立父母育儿假”备受关注。
草案重点围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实施积极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进行修改。而各大媒体的新闻标题和网友留言中,育儿假成了一大显眼要素。原因很简单,相比其他支持措施,生育假的兑现难度相对较低,而且受益人群最广、获得感最强,折射出公众对三孩时代政策实惠的期待。
生育相关的假期种类越来越多,覆盖面越来越广,这是好事。特别是育儿假提上议事日程,有不一般的寓意。这说明国家不仅鼓励生育,而且正在为提高养育质量、减轻养育负担想办法。探索设立育儿假并不是今天才起步,早已存在于各类指导意见中,比如,今年6月印发的《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都提到了鼓励地方政府探索试行育儿假。只是在实施三孩生育政策背景下,育儿假的现实可触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育儿假的立法初衷很受民众欢迎,相信多数人也乐见其成。问题在于,如何有效落地,如何化解利益攸关方的忧虑。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过成本关。职工增加假期福利固然是好,但倘若这个多出来的假期成本全部要由企业承担,恐怕也未必合理,客观上也可能对特定群体职场竞争力构成隐形制约。这方面,亟须有条件的地方,在成本优化上先行先试、作出探索,研究或尝试减税、补贴等财政手段加以支持的可行性。其次要过观念关,应对严峻人口形势的挑战不是一城一地的事,而是共同的时代考题。如何在更广的范围内为职工创造生育、养育条件,各地各部门都应增强责任意识,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为全国性政策的出台蹚路。
谁家的孩子都有头疼脑热的时候,每一个父母都会有不得不请假的烦恼。积极的生育政策要取得刚性成果,还得拿出柔软的同理心,由各方形成合力,承担起生育养育所需要的巨大经济、时间和精力成本。
一会连一会,一策接一策。为了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国家层面的靶向施策正快马加鞭,让政策实惠照进现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上一次修订,积极稳妥地实现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性转折,此次更系统综合的修订,百姓自然寄托了更多的期待。可喜的是,缓解养育压力的社会呼声正在不断得到倾听和回应,相信老百姓期待的生育政策获得感,不会落空。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