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拍摄的沱沱河及长江源特大桥。王筝 摄
海拔4600米处,青海省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沱沱河静静流淌,青藏铁路长江源特大桥在此连通“天路”。7月24日晚8时,“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团来到这里,在长江之源读长江,读中国。国家重点新闻网长江网联动中国城市新闻网媒联盟、长江流域重点新闻网协作体的媒体,面向全国网友进行了一场网络直播,吸引了全国各地超千万人次观看。
7月23日在沱沱河附近拍摄的藏野驴。王筝 摄
“这里水更清了,草更茂盛了,生态环境大大提升了”
唐古拉山镇被誉为“长江源头第一镇”,在这里,格拉丹东雪山融水汇聚成长江最初的潺潺溪流,滋养着唐古拉山镇的居民们。
7月23日在沱沱河附近拍摄的藏羚羊。王筝 摄
唐海平是唐古拉山镇人大主席,他在这里已经生活了17年,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这里天很蓝,草很绿,百姓也很淳朴,生活在这里很舒服。”他在直播中告诉长江网记者。
近年来,长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提升,生态功能得到了巩固。直播中,唐海平告诉记者:“我们一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省‘三个最大’的省情定位——‘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他表示,全镇上下一直以生态保护环境为己任,坚持承担起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任,确保一江春水向东流。
7月24日,唐古拉山镇人大主席唐海平在长江源沱沱河畔接受“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团记者采访。图为直播截屏。
直播中,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二级研究员陈树祥感慨:“能看出这里的人们为保护长江源头做出了大量贡献,长江源头的植被保护情况非常好。”
7月24日,随团文史专家、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二级研究员陈树祥在直播中接受记者采访。图为直播截屏。
7月24日,藏族小伙三主才让在长江源沱沱河畔接受“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团记者采访。图为直播截屏。
5年前,藏族小伙三主才让来过一次沱沱河。5年后重游,他在直播镜头前感慨:“沱沱河的河水比原来更清了,两岸的水草也更茂盛了,能感受到长江源头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大大增强了。”
“源头活水让长江文化生生不息”
探访团成员王刚来到沱沱河畔,看着长江之源,他难掩激动:“我从小生长在长江边,这次能跟着探访团来到长江源头,心里非常激动,也被长江源的生命力所震撼。在母亲河面前,我们永远是赤子。”
直播中,网友纷纷留言评论,“千万点滴汇成涓涓流水,长江源魅力无限”“身在大武汉,看到长江源沱沱河好亲切!”“万里长江,不到源头非好汉!”
7月24日,探访团成员王刚在直播中接受记者采访。图为直播截屏。
“长江是人类诞生的摇篮,长江水资源产生了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陈树祥表示,自古以来,亿万人民依水而居、择水而憩,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长江文化。羌藏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在长江流域交汇交融。
7月23日拍摄的沱沱河及长江源特大桥。王筝 摄
“源头活水,让长江文化生生不息。”陈树祥说,我们要利用好长江的资源,就要保护好长江资源,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
“要让更多的人了解长江文化、了解长江源”
“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主题宣传推广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指导,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长江流域其他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委)协办。这次,长江网组建探访团,从湖北武汉出发,沿着万里长江,来到青海,探访具有代表性的长江文化符号,追寻中华文明之源、触摸长江文化之脉,深度挖掘展示长江文化时代价值。
7月24日,湖北省文旅厅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专班二级调研员吴建刚在直播中接受记者采访。图为直播截屏。
探访团成员、湖北省文旅厅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专班二级调研员吴建刚表示,这次探访既是一次溯源之旅,也是一次学习之旅,更是一次文化之旅。他说,“此次活动,将深入挖掘长江文化的深刻内涵,助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力传承和弘扬长江文化,使长江文化成为厚植家国情怀、凝聚精神力量的不竭源泉。”
7月24日,游客在“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打卡装置旁合影留念。张祥 摄
本次活动,探访团还在沱沱河畔设立了打卡装置,旨在吸引社会各界参与到活动中来,深化人们对长江流域的文化共识、文化认同,不断推动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希望能通过‘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青海段的宣传推广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长江文化、了解长江源,一起感受长江源的美丽。”探访团成员张祥说道。
7月24日,探访团成员张祥在直播中接受记者采访。图为直播截屏。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