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农历腊月初三,著名作家马识途正式步入天寿之年,迎来110岁生日。
马识途106岁时。图源:视觉中国
年逾百岁的马识途,不仅是四川文坛的骄傲,也是全国文学界津津乐道的传奇人物。生长于重庆忠县的马识途,16岁负笈出峡寻求立身救国之道,之后在漫长的岁月中,历经风雨,工作之余又拿起文学创作的笔,成为一名风格卓著、深有造诣的著名作家。
因《让子弹飞》广为人知
马识途先生的名字广为人知,还是因为马老的小说集《夜谭十记》,部分篇章被著名导演姜文改编为电影《让子弹飞》,通过影像,更多的人们走进了马老笔下那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那个嬉笑怒骂的人间。
从《夜谭十记》到30年后的续作《夜谭续记》,《夜谭续记》延续十人讲十个故事的体例,只不过摆龙门阵的讲述者发生变动。马老凭借这部作品获得了2021年的春风悦读榜年度致敬奖。
图源:@百年巨匠
2020年7月,106岁的马识途发布“封笔告白”,宣告以小说《夜谭续记》结束弄笔生涯。消息一传出,轰动文坛。但实际上马老一直并没有停止思考,没有停止他手中的笔。
据马老家人透露,马老前段时间染病,病愈后,听力下降更是厉害,但如果跟他讲话声音稍大一些,他还是听得见。
由于年事已高,马老现在的视力也比较弱。虽然看报纸只能看清大标题,但他依然热爱阅读、钟情写作。在马老的书桌上,有一个读书报用的放大镜,在书桌上或者边上抽屉里,放有马老写东西的各种手稿、本子。他最近写的有仿五言古诗《东坡长路行》和写杨慎(杨升庵)的《杨慎从军行——五言叙事古诗初稿》。
马老笑着说:“我准备用四个字来概括我的人生。我希望这四个字可以概括我这一生经历了哪些事情。我还在写。现在我眼睛不太好了,都是摸着写。”
马老曾两次患癌,但两年前仍在出书。在放大镜的帮助下,2021年,马老创作的《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顺利出版,完成长篇小说《没有办法的人》成了他最近的愿望。
百岁老人与百年巨变
百余年间,世界足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微信、电视剧……飞速发展的新技术也向这位百岁老人迎面而来。
马识途乐于拥抱它们。109岁那年的生日,正值疫情期间,在这一年一度的聚会日子里,一帮老友无法来到马老家里为他贺寿,但马老兴致不减,凌晨6点就开始在家里认真做早操。在马万梅给记者发来的照片里,马老面色红润,正在兴致勃勃地吹蜡烛、切蛋糕。
图源:红星新闻
马老对新事物有着他自己的看法。104岁的时候,改编自马识途小说《没有硝烟的战线》的电视连续剧即将投入拍摄,剧组为了改编,专门到马老家中与他探讨。
那一天,马识途很高兴,滔滔不绝谈到当年革命历史。他谦虚地说,自己是个不会写影视剧的作家,“素材是很好的,包括我虚构的东西,但我是非常蹩脚的厨师,不能把很好的素材,炒成一盘好菜,我没这个本事。你们怎么炒,靠你们这些专门厨师,重新炒出好菜。用这些素材,不需要可摒弃,做一个不受拘束的重新创作!”
当谈到“谍战剧”时,马识途直言很多人不知道当时的真实情况,不尊重历史:“真正革命战线,哪是现在(有些)电视剧上演的,那种哗众取宠、乱七八糟的东西,我看得很气,也没有办法。真想把那些隐蔽战线上的革命者真实地表现在银幕上,让观众看到他们到底做了什么。”
毕竟,对于马老来说,战乱时代为他带来的遗憾实在太多:“最大的痛苦就是很好的朋友牺牲了,爱人、妹妹、妹夫牺牲了。”
对于年轻人爱用的手机阅读,马老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如今阅读碎片化非常不好,原文都没读,就只读一段,不能理解传统文化,没有接受熏陶,“这是不行的”。
马老有一颗年轻和愿意接近年轻人的心。曾连续好几年,许多小学生都会在学校校长的带领下,来到马老家中向他拜年。孩子们在现场朗诵自己的作文,用英语与马老交谈,送上自己精心创作的书法美术作品,马万梅回忆起当时笑说:“大家在一起都很开心。”
长寿之道是乐观与“五得”
据马老家人透露,马老每天早上起床后都会晨练,做做自创的健身操。
图源:视觉中国
除了透过运动锻炼身体,马老的乐观精神状态也是其年至高寿依然康健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外界对马老长寿“秘诀”很好奇,马老曾和他的哥哥一起作过一首“长寿三字诀”,可以提供一个相当标准的答案:“不言老,要服老;多达观,少烦恼;勤用脑,多思考;能知足,品自高;勿孤僻,有知交;常吃素,七分饱;戒烟癖,酒饮少;多运动,散步好;知天命,乐逍遥;此为谓,寿之道。”
此外,马老还分享过一个可以命名为“五得”的心得:“吃得、睡得、走得、写得、受得,这‘五得’是我的长寿之道。”
(综合封面新闻、红星新闻等)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