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学术风气堪忧
更让丘成桐忧心忡忡的是:国内学术风气已经到了必须整治的时候。他说:如果中国高校的不良学术风气再不整治,中国科技的发展将至少退后20年。
丘成桐认为,导致教育重量不重质的原因,就是有些高校和主管部门喜欢用“文革”“亩产万斤”的形式作为工作成绩向上汇报,却完全不考虑教育的真正使命。
丘成桐还专门讲述了两个他亲身经历的例子,说明中国的学术腐败到底严重到了什么地步。
他说,他在1995年到中国办了一个讨论班,研讨数学界一个很著名的猜想。这个讨论班吸引了很多青年学者。但是后来有些参加的教授不想参与有关的研究,主要考虑的是,写文章的时间就少了。这些教授还不准学生继续做这个研究,怕论文数量不够,有的甚至硬性干预。
于是,丘成桐找到广东中山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院长朱熹平继续做这个研究。朱熹平做出了很好的成绩,结果又惹恼了当时反对做此事的一些人。2002年在数学大师陈省身(丘成桐的导师,已故)和丘成桐倡议召开的世界数学大会上,大会给中国数学机构一些演讲名额,结果他们定的名单全部是北京和上海的。
还有一件事更让丘成桐耿耿于怀。他曾花了很多工夫培养一个中国学生。毕业时,哈佛一位教授告诉丘成桐,这个学生抄袭他的论文,出于保护年轻学生的目的,他并没有深究。
“他做学生时还是不错,现在学问只是二流。他把我十几年前的文章,改头换面后据为己有。我批评他,这个人还说我荒唐可笑。”
链接:丘成桐简历
丘成桐1949年生于广东汕头市,现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等。
丘成桐1966年进入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大三时被一代几何学宗师陈省身发现,破格成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22岁时获博士学位。
丘成桐解决了一系列猜想和重大课题,以他的研究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在数学与理论物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1982年,年仅34岁的丘成桐教授荣获有数学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兹”奖,成为迄今为止唯一荣获该奖的中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