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税务总局网站消息,日前,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一共二十五条,分别从目的、概念、申报内容、申报期限、申报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明确了扣缴义务人该如何进行扣缴申报,税务机关该如何进行管理。据悉,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下简称税法)规定,“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
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全员全额扣缴申报,是指扣缴义务人在代扣税款的次月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其支付所得个人的基本信息、支付所得数额、扣缴税款的具体数额和总额以及其他相关涉税信息。
《办法》第三、四条明确了扣缴义务人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九项应税所得时,不论其是否属于本单位人员、支付的应税所得是否达到纳税标准,扣缴义务人均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必要的纳税人涉税信息。
《办法》规定,原则上,扣缴义务人应于扣缴税款的次月7日内向税务机关办理扣缴申报,报送《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支付个人收入明细表》和个人基础信息,并解缴税款。考虑到一些扣缴单位的纳税人数众多,在税法规定的申报期限内报送上述信息可能存在相当困难,《办法》第八条规定,扣缴义务人同时报送上述信息有困难的,可最迟在扣缴税款的次月底前报送。
为方便扣缴义务人报送数据资料,《办法》还规定,扣缴义务人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申报。
由于受资金、技术、人力等条件的限制,对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庞大的数据信息而言,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可能一步到位还存在着许多困难。为此,《办法》要求,各地税务机关应积极创造条件,完善和健全各项配套措施,结合自身实际,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