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未来趋势与政策建议
1、从税收、收入分配、教育与医疗改革入手,多管齐下,促进居民消费的快速增长
扩大内需,特别是促进居民消费是"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中之重。促进居民消费,主要应立足于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其未来收入和支出预期。近年来我国在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快速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增幅相对较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没有向居民倾斜的情况下,再分配对农村居民收入没有进行有效的调节。与此同时,近年来教育、医疗等项改革使居民家庭教育支出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加之信贷对教育的支持力度有限,以及受房价上涨等的影响,在收入增长幅度不快或相对较低的情况下,高额的住房、教育和医疗支出挤占了居民的正常消费。贫富差距的加大造成了少数富裕阶层的奢侈性消费与占人口相当大部分的低收入阶层日常消费无法满足共存的情况,反映在资金上就是居民储蓄的迅速增长与消费的不足。正因如此,单项改革对促进居民消费收效不大。促进居民消费应该多管齐下,各个部门应该对照现有的体制与政策,像对待世贸规则一样,把促进农村和城镇低收入居民消费的增长作为促进经济持续发展、衡量社会公平和官员政绩的重要手段,从税收、收入分配、教育、医疗等改革入手,排除一些制度性和政策性障碍,促进居民消费快速增长。
2、完善资源性产品的定价机制,对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进行适当的补偿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资源性产品的供给问题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需要放眼国际市场,同时更要理顺国内资源性产品的定价机制,建立资源性产品的开发补偿机制。我国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需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现行的定价机制忽视了对中西部资源产地的补偿,等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对东部发达地区进行资源补贴,同时还要承担环境污染带来的治理成本。完善资源性产品的定价机制,适度提高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资源税的税率,通过税收返还增加对资源开采地区的投入,这不仅有利于促进资源在开发、使用阶段的节约,还有利于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增加中西部资源大省地方财政的实力。
3、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和升级
加入WTO后,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迅速增长,贸易条件持续恶化,单位商品出口额创造的利润越来越低,对外贸易高速增长仍然依赖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因此,现有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亟待转变。我们认为,要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与升级,以下几个方面是比较重要的:首先,应该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外资与当地企业的结合;其次,不能把外贸的高增长完全建立在依靠廉价劳动力的基础上,工人工资应该包括养老和医疗保险部分的支出;三是应该组建一些行业商会,增加与外商的谈判能力,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权;四是调整现有的对外商的优惠政策,把税收等优惠政策向对国内转移技术、延长产业链条的外资企业倾斜。
4、依托重大工程和重要项目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许多重点工程建设和重大技术改造项目需要进口大量国外先进、大型成套设备,这是提高此类产品自主创新能力的难得时机。要克服以往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弊病,依托重大工程和重要项目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首先,在项目招标过程中要积极为以后的消化吸收创造条件,鼓励专利技术的引进;其次不要盲目贪大求洋,要鼓励国产设备的使用;三是要保证消化吸收阶段必要的资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