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从您本人呢,做了这么多年审计长,年年这个工作都在进行,新的问题在出现,这个激情保持容易吗?
李金华:激情,一个人不能老是激情,如果一个人24小时老激情,他的神经就有问题了,但是一个人老没激情,他什么事情也干不成,所以有的时候激情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程度的,审计更重要的是把它形成一种制度,一种经常性的制度,确确实实去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
2003年6月25日,刚刚连任审计长的李金华,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200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报告,报告中一大批中央部委的违法违规问题曝光,被点名的有财政部、原国家计委、教育部、民政部、水利部、交通部等,报告在用词上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含糊和温和,而是代以疏于管理、问题严重的字眼,当天,报告在审计署官方网站上全文公开,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被媒体称为“审计风暴”。
一年后,也就是2004年6月23日,审计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报告,又有多家中央部委因虚报,挪用预算资金的违规事实,被列入“审计清单”。
在这个背景下,2005年6月28日,审计长李金华提交的《审计报告》也就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最终,国家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水利部、科技部等中央部委榜上有名。38个中央部门,共查出各类违规问题金额90.6亿元。此外还披露了一批专项资金、部分高校和医院、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存在的问题。
在继续关注披露问题的同时,社会各界也都在分析,今年的审计报告与往年有哪些不同。有媒体就指出,今年的报告依然触目惊心,但揭露的大案要案比往年减少了。与此同时,审计署官方网站也对公众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民间意见。那么对于今年的这份审计报告,对于未来的审计走向,又将给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白岩松:节目一开始可能首先要让您做几道题,不过这几道题不是我们自己瞎出的,是来自审计署网站上的几道题,我们先来看第一道题。
李金华:每次你都给我出题。
白岩松:跟去年相比,您认为今年报告披露问题的力度是什么?有三个选择,一个是加大了,一个是减小了,一个是侧重点不同,不好比较,您的答案是什么?
李金华:应该说审计的力度和往年差不多,就是第三个情况,侧重点不同,但是从对外披露的力度和整改的力度加大了。
白岩松:是加大了,我们看看网上调查出来的结果,认为加大了的是69.65%,减小了的是8.15%,侧重不同不好比较的是22.19%,您怎么看待审计署的网站最后出来的调查结果?
李金华:从审计的力度和查出来问题的力度跟过去差不多,但是披露的力度和整改的力度加大了,社会人们是从披露角度看,比过去加大。
白岩松:今年您肯定也注意到了,在6月份做完审计报告之后,媒体、老百姓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其中一个声音认为,大案要案的审计好像比过去少了,是这样吗?
李金华:应该说大案要案的审计不存在比过去多和少的问题,我们在审计过程当中非常关注大案要案的一些线索,但是从整个审计情况来看,这些线索好像是逐步下降的趋势。有两种可能性,最大的可能性,主要的可能性应该说随着这些年国家加强监督、惩治腐败,执法的情况逐步有所好转,这是一个根本的原因。还有一个可能性,就是审计人员的水平怎么样,有没有这样的问题,没审出来,我也很难保证。
白岩松:在加大这种公开透明力度的时候,阻力有没有开始加大?
李金华:阻力,我觉得有些算不上阻力,有些同志,有些部门有些顾虑,这是有的,他们公开了以后,是不是引起了社会的一些不同的反应,或者引起一些局部的社会稳定,或者对我这个部门的形象造成影响,这些顾虑还是有的,阻力我认为还说不上,也不好说采取什么强制手段,不让公开,这个还没有。但是总的来看,现在多数还是支持的,而且越来越习惯。
白岩松:涉及这个段落的时候最后有一个对未来的预测,与去年相比,您认为今年报告披露问题的力度是,大部分选择加大了,减小的只有8%,侧重点不同不好比较22.19%,但是明年、后年如果再做调查,会不会比例发生变化呢?也就是说侧重点不同会不会比例加大?会减小吗?还是会加大了,这个比例更大?
李金华:要是从披露的力度看,我们会逐渐加大披露力度,至于说披露问题的性质,它的这种度来看,我个人看不可能一年比一年加大,如果我们每年的问题一年比一年加大,一年比一年严重,我觉得我们就没有希望了,我想发展下去应该是一年比一年减小,应该是这个发展思路。
除去审计力度之外,2005年的审计报告,媒体最关心的是在审计对象上的变化。老百姓关心的教育问题,以及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体现。18所中央部属高校,2003年违规收费高达8.68亿;而卫生部及北京所属10家医院, 2003年平均每门诊人次收费307元,比上年增长8.8%;每病床日平均收费1006元,增长10.9%。
金融领域也得到了重视,在对长城、华容、东方和信达四家资产管理管理公司的审计中,共查出违规资金715.49亿元。
在2004年,审计署对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等十户中央企业原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发现由于违规决策、管理不善等原因,共造成损失14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