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动全国的齐二药厂假“亮菌甲素”事件迄今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已经造成9人死亡。被齐二药厂用来替代“丙二醇”生产“亮菌甲素”注射液的“二甘醇”,自1935年起曾至少引起4起震惊全球的重大药害中毒事件,近500人死亡。光是外涂在烧伤病人的皮肤上就能致命的“二甘醇”,这次是通过合法的药物批文、合法的招标程序、合法的进货途径,直接点滴进64名无辜病人的静脉里。
中山三院感染科主任高志良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透露,作为工业溶剂的“二甘醇”对人体的致死量是0.014-0.017毫克/公斤,60公斤体重的人仅需10毫克就可致死。而齐二药厂生产的假“亮菌甲素”注射液二甘醇含量达325.9毫克/毫升,64名病人共使用了887支10毫克规格的假“亮菌甲素”,相当于129-2000倍致死剂量的“二甘醇”直接点滴进病人静脉里!
中山三院是此次假药事件的最早发现者。由于最早发现、报告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遏止了这种“合法毒药”在全国的蔓延。
中山三院是怎样发现和处理这起国内空前的假药事件的?连日来,本报记者采访了大量一线医务人员,发掘出事件背后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值班教授———发现无尿患者
5月1日上午,“黄金周”开始了。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邓子德作为当天的三线值班教授,负责主持感染科3个病区9个医疗小组的所有工作。早上8时,他接到感染科党支部书记谢奇峰的电话:“刚才交班时发现,病区里有几个病人从昨天起无尿,你回去看看。”
邓子德身兼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2003年非典期间曾因公感染,是广东省抗非一等功臣,曾应邀到佛山会诊全球首例非典报告病例庞祖尧,并执笔起草广东省也是全球第一份关于非典型肺炎的调查报告———《中山市不明原因肺炎调查报告》。
那天早上9时,邓子德对3个病区的病历进行搜索,发现感染科的肝病病人中,一共出现了8例无尿患者。4楼感染二区有6例病人从前一天开始无尿,一名病人告诉医生:“昨天早餐前还撒了一泡尿,早餐后就一滴尿都没有了。”向前追溯发现,在4月24日和26日两天,5楼感染三区也有两名病人开始无尿。
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的尿量超过2000毫升,少于400毫升临床称为“少尿”,少于50毫升则称为“无尿”,无尿是肾功能衰竭的表现,大量毒素不能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对病人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邓子德翻看了所有无尿的病历,发现这些病人的尿量从正常到无尿的发展过程只有一两天,反映肾功能的指标尿素氮和肌酐都高于正常值几倍,这种肾功能的损害比感染科肝病病人发生“肝肾综合征”的速度要快得多。情况很不一般。
邓子德对病因进行了初步的排查,发现造成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有一大类因素,就是急性的感染。但是这些病人并没有发热、休克等症状,病人自我感觉没有明显不适,除了一名做过肾科手术的病人说肾区疼痛和一名重病人意识障碍外,其他病人神志都是清楚的。
药物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另一种常见原因。邓子德研究了所有病历的医嘱,发现这些肝病患者100%使用过一种护肝药物———亮菌甲素,而其他的药物则没有共同使用的现象。
“‘亮菌甲素’在感染科已经用了好几年了,一直都没有问题啊。”邓子德百思不得其解,吩咐护士拿一份“亮菌甲素”的包装来看,发现并不是以前的包装。护士告诉他,以前用的是云南大理的“亮菌甲素”,最近刚换成齐齐哈尔的同一药品。
当机立断———作出四个决定
“有问题!”邓子德请示当时在场的感染科人工肝室主任江元森:可能是药物出了问题,事态比较严重。现在是休假期间,应该怎么办?
江元森说:“今天是你值班,你决定怎么处理吧。”
“我认为应该按紧急状态处理。”邓子德迅速作出4个步骤的决定———
第一步:按照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第一处理原则,立即停用可疑药物“亮菌甲素”。
当时正是上午用药的高峰期,感染科3个病区共有20多名病人准备点滴该药,护士已经把“亮菌甲素”兑入葡萄糖,挂上病人床头的输液架了。“马上把准备用、已经用的‘亮菌甲素’全部撤回来!”邓子德向3个病区同时发出紧急指令。
第二步:向医院行政总值班和医务科长余倩平报告,建议肾科派专家会诊,并通知血透室随时作好准备,为肾衰的病人洗肾,建议同时知会药剂科、护理部。
余倩平采纳了邓子德的建议,向主管医疗的副院长蔡道章作了汇报。蔡道章当即通知各相关科室,当天下午3时到感染科开紧急现场会议。
第三步:设计《个案调查表》,争取在当天下午开会前准备全面的资料。
邓子德找到一名实习医生,口述了《个案调查表》的内容:病人的性别、年龄、原发病、无尿的开始时间、尿量、肝功能和肾功能的检验结果、用药的情况等,这份草拟的《调查表》分派给实习医生、进修医生和护士,每人负责一名病人的调查统计,中午12点汇总。
第四步:要求护士登记3个病区一共有多少人在使用可疑药物“亮菌甲素”,什么时候开始,用了多少,尿量如何。
初步登记发现,病区里20多名病人从4月19日开始陆续使用齐齐哈尔的“亮菌甲素”,部分病人用药4-7天后开始出现无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