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迷魂阵”多了
枯水造成的鱼类资源锐减使“迷魂阵”“电打鱼”“干湖捕鱼”等早已明令禁止的违规捕捞方式愈演愈烈。据10月初刚刚跑遍了东洞庭、南洞庭、西洞庭三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的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沙办公室项目官员韦宝玉介绍,在西洞庭、南洞庭等地,随处可见密密麻麻的“迷魂阵”,这些“迷魂阵”平时藏在水下,水一干就全部露了出来。
“在西洞庭湖保护区打靶台,我亲眼目睹了一个绵延七八公里长的超级‘迷魂阵’。”而据当地渔民透露,像这样的一个“迷魂阵”,造价在10万元以上,渔民根本搞不起,都是水域的承包老板搞的。“‘迷魂阵’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鱼类的减少。”
为了恢复洞庭湖水位,洞庭湖有关部门正在采取积极措施,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通过深入湖区清理冬季的观鸟节赛场,清理迷魂阵200多档,抓捕非法捕鱼、捕鸟人员8人。
此外,为了缓解洞庭湖的旱情,今年洞庭湖区所有调节水位的闸门全部禁止放水,并将全力制止湖区渔民人工排水捞鱼。
【专家观点】
"未来10年,洞庭湖生物将发生相当大的变化"
原先规律已无法遵循
“水量减少,芦苇、草地裸露,使它们原本具备的吸附功能没有了,水质是否会恶化,污染物如何降解,这些问题当然需要重新评估。”蒋勇透露,三峡截流,肯定会对洞庭湖产生影响,因此从2002年开始,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始了新一轮的“监测”工作。
他强调,三峡以何种速度放水,对于洞庭湖的洲滩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渔民生计、生态保护的方法以及保护的区域也将随之发生变化,“譬如,当地的水文肯定会变化,首要的事情就是将前后变化的过程记录下来,通过前后对比,总结出新的规律,用于保护。”
“今年洞庭湖雁的数量大幅下降。但鸟类对栖息地的选择有忠实性,不同的鸟类的选择又具有差异性,通过对于它们数量和种类的观测,可以得知栖息地的变化和质量。”
“随着洞庭湖水文、生物种类的变化,原来总结了的可以成为规律的东西已无法再遵循,整个洞庭湖的体系需要重新评估。”他同时断言,由于洞庭湖洲滩的变化,未来10年,洞庭湖生物将会发生相当大的变化。
两大原因致水位下降
“湖南当地降水减少,长江上游来水减少。”对于洞庭湖的干旱,蒋勇依旧归结为两点。他强调,自8月份起,湖南一直是晴热高温气候,洞庭湖区域降水量严重偏低,湘资沅澧四水流域也持续少雨,导致洞庭湖水位不断下降;此外,长江上游来水大大减少,“虽然国庆期间和今天洞庭湖有少量降雨,但这对干渴的湖区来说作用很小。”
一个月前,中科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魏卓博士完成鄱阳湖、洞庭湖考察后,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9月20日)三峡刚开始蓄水时,洞庭湖的水位下降1至2米,之后水位下降达5米,很多小支流出现干旱、断流,渔业资源越来越少。加上今年出现少有的汛期干旱,很多水域的渔民现在已经很难打到鱼。
综合治理迫在眉睫
长江上游水对于下游地区影响巨大。据了解,在湿地保护“破”与“立”的过程中,长江中下游湿地各保护区域正酝酿合作。
综合治理的必要在于,监测和盘点需要有整体意识。“打个比方,湖北的某处湿地出现鸟类增多的状况,以前我们会理解为当地的湿地质量提高了,但是,现在我们还要有新的角度,譬如,原因是否会仅仅是别处的湿地遭到了破坏?”蒋勇表示,长江中下游湿地之间的合作,将系统形成各地水文、生物变化的情况对比。他指出,各区域的湿地保护人员形成一个整体之后,可以形成强有力的声音,有利于各地保护人员在遇到重大问题、敏感问题时给予集中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