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虽然被写进了国家“十一五”规划,但是,关乎区域发展大计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却迟迟没有出台。日前,这个备受瞩目的规划终于正式进入最后审批程序,经过国务院审批后,不日将出台。
“一核六带”上海是核心
上海未来扮演的角色将是国内外交通枢纽、资源配置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和创新源头
上海是长三角的中心城市,早已达成共识。长三角各个省市的领导在不同场合最经常发表的言论就是“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然而,随着周边城市的快速发展,上海的龙头地位开始遭受发展的压力。
分析上海中心地位受到压力的原因,专家们认为问题主要出在上海自身。过去几年,上海虽然明确了发展方向,但是,由于受到既得利益影响,始终不能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更进一步。在这种情况下,主动接轨周边城市的动力不足,为其他城市接轨上海提供的条件不够。于是,眼看着其他城市纷纷在制造业上取得发展和突破,似乎形成了其他周边城市与上海角力的局面。
那么,上海的中心地位是否就要让出了?专家的意见是一致否定。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靖学青指出,无论是从经济规模还是功能职能来看,上海是其他长三角城市无法取代的。这样的观点在新的规划纲要出台后将进一步得到强化。
根据专家的解释,新的规划在布局上强调“一核六带”,一核就是强化上海这个核心的地位。纲要的内容包含充分发挥上海作为国内外交通枢纽、长三角地区要素资源配置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以及创新源头的作用,整合利用周边地区的资源优势,增强上海集聚和组织引导能力,以促进区域整体优势的发挥和竞争力提升。
这些内容明确了上海的中心地位,同时也为上海继续巩固中心地位指明了方向。上海未来扮演的角色将是国内外交通枢纽、资源配置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和创新源头。也就是说,上海是在周边城市发展的上游和下游下功夫谋发展,以提供配套服务的方式巩固中心地位。这就对上海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更高的速度和质量要求。
合理布局缓同构矛盾
长三角政府间目前的协商机制是一种非制度化的东西,怎样把相互之间的协议转变成具体可以操作的制度性的东西,需要做很多工作。新的规划并没有为长三角提供更新更权威的协调机制
产业同构是长三角一直都走不出的误区。无论是过去的16城市中12个城市上电信、11个城市造汽车、8个城市搞石化,还是现在各个城市都在上马的高新技术园区、创意产业园、物流园区、中央商务区,似乎都透露出一个信号。
必须承认,同构不可一概而论。靖学青副主任表示,市场本身存在一定的同构是合理的。新的规划出台,要解决的是政府主导的重复建设和产业同构问题。
根据专家透露的信息,新规划对长三角的产业布局进行了梳理。未来长三角地区将重点发展三类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规划将石化、钢铁等重化工业和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确定为长三角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将促进其在重点地区的集聚。对于装备制造、纺织轻工、旅游业等长三角传统优势支柱产业,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巩固、提升。以金融保险、交通运输、现代物流、信息咨询、教育培训、中介服务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具有先导作用的新兴产业,则是长三角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
最重要的是,为了避免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确保产业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新规划还进一步明确了三类产业空间布局的引导方向。引导各地政府避免政府主导的同构问题。然而,靖学青强调,这种引导对产业同构将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究竟能不能真正解决政府的问题,还要看规划的约束性有多强,这要等规划真正实施后才能看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