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多修路、减灾害、盼人才
如今不用再交农业税了,还有中央各种政策补贴,农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负担越来越少。但是,对于现在以及将来农村的发展来说,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对此,一些农村基层代表也讲述了他们的心愿。
“对于贫困山区的农民群众来说,我们急切地盼望修条脱贫致富路。”贵州省平坝县高峰镇麻郎村党支部书记刘乔英代表说。
在刘乔英所在的麻郎村,连接县里主干道的25公里公路是一条简陋的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路不通,村里搞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养殖业全是白费劲,再好的无公害农产品也运不出来。“今年我们遭受严重冰雪灾害,困在村里一个多月,救灾物资都难运进来,如果能修成油路,农民抗灾能力就强多了。”刘乔英说,这25公里道路连接着19个村3万多群众,“大家盼星星盼月亮等着有关部门能解决公路建设资金,农民们投工投劳积极性很高,路通了,制约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瓶颈就彻底打破了。”
来自江西资溪县乌石镇新月畲族村的兰念瑛代表,惦念着遭受严重冰冻灾害的村子恢复生产的情况。现任村支书的兰念瑛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女当家”。她从个人种苗木致富,到带动全村致富,使新月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苗木村”。
但今年袭击南方的雨雪冰冻灾害也让村里的林木遭了灾。“毛竹至少5年才能恢复,松林估计10年都恢复不了原貌。一场冰灾让很多努力都白费了!”兰念瑛说。她建议,国家要加大对保护生态环境成绩显著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帮助基层渡过发展替代产业期间的生存难关,把受灾农民的损失降到最低。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淇县坡袁庄村党支部书记介同彬一直牵挂着如何把人才引进农村的大事。介同彬说,随着农民外出打工的增多,现在农村各种人才都很缺乏。有本事有能力的都外出打工去了,种地的大多是“386170部队”(妇女儿童和老人),有的家庭连个能看懂农药、化肥、除草剂说明书的人都没有。这样的人才基础,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缺少人才的农村,发展后劲肯定不足。
介同彬希望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同时,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解决农业技术棚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