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改革开放30年来广告设计发生了很大变化,报社形象广告也得到充分重视,新意迭出。
打开尘封的记忆,翻启历史的华章。在纪念改革开放30年之际,当我们满怀深情回望在这个伟大历史阶段中国报刊广告所作的卓越贡献时,不难发现,共和国30年波澜壮阔的雄伟画卷和气吞山河的优美诗篇中,中国报业和报刊广告始终站在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得益于改革开放,我国报刊业自身的进步和发展成就斐然。这30年,是我国广告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无数报业经营者和广告人的艰苦奋斗,精心努力,使中国广告事业在这30年中取得了辉煌的成果。30年的风雨兼程,可圈可点之处实在是太多太多。一座座里程碑矗立在世人的面前,一个个行业第一萦绕着无数同仁的脑海。
市场化破冰之旅——
1979年《天津日报》“蓝天牙膏”广告打响中国恢复广告经营“第一枪”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经过从6月到11月的讨论,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的讨论,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而这一年,全国经营广告业务的专业公司还不到10家,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杂志社基本都不经营广告业务。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贯彻,我国改变了单一的计划经济,逐步建立起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促使生产、流通进一步活跃,国内外贸易进一步发展,城乡市场进一步繁荣,对广告业提出了客观的要求,使我国广告业的恢复和发展成为可能。
翻开史料记载,毫无争议的是:中国恢复广告经营,是报业广告打响了“第一枪”。 1979年1月4日在《天津日报》发布的“蓝天牙膏”广告,成为改革开放后在中国内地发布的第一个商品广告。日历刚刚翻过7页,1月11日,《文汇报》便发表了丁允朋的文章,题为“为广告正名”。文章指出:“有必要把广告当做促进内外贸易,改善经营管理的一门学问对待”。文章对于广告存在的合法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此文的发表引导人们重新认识广告,在理论上为广告业的复兴做了准备。沉寂了十多年的广告市场由此开始了风雷激荡的市场化之旅,这之后,各类广告开始在各地的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等媒体上陆续出现。
政策带来福祉——
第一份指示广告工作的文件诞生,1979年至今,报刊广告经营额增长1000倍
巨大的市场,潜在的需求,让国外知名企业迫切希望进入并将他们的商品推向中国,紧随其后,外商广告也开始陆续出现在我国的大众媒体上。首先是1979年3月15日,《文汇报》第四版刊登第一个外商广告——雷达表广告。3月20日,《工人日报》刊登由上海广告公司与日本东京《向阳社》代理的日本东京芝浦电气株式会社的整版广告——“东芝技术合作”。这是“文革”后全国性大报刊登的第一例外商来华整版广告。广告见报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各地读者纷纷打电话给报社,质问报纸为什么刊登外国广告?是社会主义报纸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报纸?然而,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报业广告义无反顾地向前迈开了坚实的步伐。随后,日本“精工表”和“美能达照相机”广告也于3月23日分别在《文汇报》和《解放日报》上亮相。3月27日《工人日报》刊登了精工表的整版广告。
也就在这年的11月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了《关于报刊、广播、电视台刊登和播放外国商品广告的通知》,提出:“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更好地开展外商广告业务。”这是新中国第一份真正意义上对广告工作作出明确指示的文件。
在这30年的流金岁月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营理念的转变,我国报刊业采编流程相继彻底告别“铅与火”,基本送别“纸与笔”;报刊发行订阅改变了单一的邮发配送投递渠道和模式;广告经营打破了“等客上门”、“坐堂服务”、“官商”、“衙门”做派……
寒来暑往30载,全国报纸由1978年的186种发展到2007年末的1938种,杂志由1978年的938种发展到2007年末的9468种。全国报刊广告经营额从1979年起步阶段的一年几百万元,增加到目前的一年近400亿元,增长了整整1000倍。我国数字报刊业的成长也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全国已有手机报300余种,网络报纸1000余种,网络期刊逾2万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