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一篇由农民日报记者撰写的《到底谁欠了农信社的巨额贷款?党政公职人员赖债1.4亿影响恶劣,动用党纪政纪势在必行!》的内参件引起了海南省领导的高度重视。文中披露,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南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65亿,其中不良贷款余额高达40亿,占比61%,还有未弥补历年亏损累计达40亿。文章认为:清收呆滞贷款,不仅是农信社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应该是海南全省的重要工作。
文中进一步写道:“到底是谁欠了农信社的巨额贷款不还?记者从有关方面统计报表中发现,欠款单位和人员五花八门,除了农民、工人、市民、教师、工商企业、个体户外,不少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及公职人员,甚至不少党政干部也豁然其中——截至2007年12月31日,全省仍有2705户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公职人员拖欠贷款本金7877万元,利息6366万元,贷款本息合计14243万元。其中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欠款的共278户6547万元,公职人员欠款的共2427户7696万元。相对于整个农信社的40亿不良贷款,党政机关公职人员的1.4243亿元不良贷款,虽然绝对数额不大,但这群特殊人员的赖债行为,如害群之马,在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远超过其欠钱数量本身。”
看完内参,海南省长罗保铭当即批示:此件反映的情况值得重视,如属实,望各部门联手采取硬措施,清欠解决,请为璐、文彰、陈成同志阅处。
批示很快传到海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王为璐,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文彰和分管金融的副省长陈成手中。
王为璐批示:核清基数,查明情况,尽快下个文,要求公职人员限期还款,逾期不还的,一律以违反党纪政纪论处,直至开除公职。行文后,还要一督到底,否则还怎么维护党和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
周文彰批示:一旦有关部门开始清欠,媒体积极配合。
陈成批示:农信社要采取措施,并积极向纪检监察机关反映汇报。
很快,一份由海南省纪委、海南省监察厅、海南省农信社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清收党政机关及公职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贷款工作的通知》送达全省所有市县和相关部门。
一场由海南省纪检监察机关牵头开展的清欠风暴在琼州大地上刮起。
海南省纪委监察厅态度鲜明:对这样的蛀虫,纪检监察机关要是坐视不管,那不仅是失职,还是对党和人民犯罪!
文件下发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十分重视,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纪检监察干部分片包干,大会动员,小会宣传,重点谈话,责任落实到单位负责人。各地清欠工作很快见了成效,不到3个月,就收回“涉政”不良贷款4000多万元,超过前三年农信社清收的总和。
但也有少数地方认识上不去,措施不得力,收效不明显。有鉴于此,省纪委、省监察厅专门开了一次“清贷”工作大会。针对少数干部抱有的“清欠是企业的事,纪检监察机关不应该参与”的错误认识,王为璐说:“农村信用社是农民的银行,是金融支农的主力军,划归地方政府管理以后,就是政府自己的银行,帮助省农信社就是帮助农民,也是帮政府自身。我国自古有句谚语,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社会道义对平民百姓尚且如此要求,何况是拿着人民俸禄的党政公职人员!”
王为璐接着说:“己之不正,何以正人?党政机关公职人员是党和政府的细胞,在百姓心目中代表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这些人员赖债不还,肥了自己的同时,不仅给农信社造成直接损失,也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威信,破坏了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对这样典型的损公肥私、害党误国的蛀虫,纪检监察机关要是等闲视之,坐视不管,那不仅是失职,还是对党和人民犯罪!因此,海南省纪检监察机关应把帮助清收党政机关公职人员拖欠贷款,作为自己份内的工作,并将此作为对纪检监察机关反腐倡廉、办实事能力及执行力的一次检验。”
最后他提高声音强调:“党政机关、公职人员欠钱不还就是腐败行为。对那些赖债不还的干部,不还钱就拿“乌纱帽”来还,直至开除公职,清除出公务员队伍,该法办的还要交由司法部门处理。”
随后,省纪委、省监察厅组建了专项工作办,建立了清收日报制度,每星期向省纪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报告进程。成立督导组,深入相关市县督办。其间,省长罗保铭、省纪委书记王为璐每星期都要听取相关情况汇报,并多次作出指示。同时,借助媒体宣传造势,在海南日报、海口晚报等报纸适时报道清欠工作进展,交流经验,表彰先进,对工作不力的曝光批评。
省政法系统及其公职人员欠贷数量大且清收难,省委政法委书记高度重视,要求向各市、县政法委和省政法委各部门下发了专门的督办《通知》。规定,对清欠工作组织不力致使进展缓慢,造成不良影响的,追究有关单位责任人的责任。对恶意拖欠贷款逾期不还的单位和公职人员,经做工作无效的,依照《海南省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追究拖欠单位主要领导责任,对公职人员一律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利用职权或关系内外勾结,通过假名、借名、冒名等手段骗取贷款的,依法严肃查处。几硬招使得过去农信社不敢碰的政法单位的不少“钉子户”纷纷主动还款。
海南“涉政”不良贷款的产生,除了党政机关和公职人员“强势”原因之外,农信社内部员工的工作不力、失职甚至内外勾结违规或违法放贷也是重要因素。正人必正己。省农信社不护短,不遮丑,不但限期内部员工归还欠款,还积极与纪检司法部门配合,坚决查处违规和违法放贷人员。如屯昌县农信社就旗帜鲜明地提出“绝对不让自身不干净的人担任任何领导职务”,一是要求现任领导必须限期还款,逾期不归还者一律撤职,涉及违法犯罪的依法处理。已有14名干部被撤职,其中正职9名,副职5名,3名被依法解除劳动合同,1名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二是员工没有还清欠款前一律不得提拔重用,不得参与干部竞选。以上措施使一大批处于观望、等待状态的员工主动归还了欠款,也使枫木信用社一会计挪用公款67万元的案件得以暴露。屯昌信用社抓内部职工清收只是全省农信社的一个缩影。到2008年12月底,不少基层农信社内部员工还款率达100%。
据海南省纪委党风室有关负责人透露,在清欠过程中,全省共有8名机关干部被停职、1名机关干部降职、有28名机关干部等候处理。全省农信社系统先后有39名干部被撤职,89名员工下岗清收,7人被依法解除劳动合同,11人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置。
有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加上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和农信社认识到位,措施得当、督导有方、协同作战、执行有力,清收工作创了众多“历史之最”:收回“最大”一笔欠款为650万元;收回“最小”一笔贷款为78元;收回“最久”一笔贷款为逾期28年之久的7000元;收回“最赖”一笔贷款为已诉讼8年而不还的欠款;收回“最难”一笔欠款为逾期16年企业几经改制新官不理旧账的贷款;收回“最牛”一笔贷款是某政法单位1000多万元建办公楼的贷款;收回“最意外”的欠款是公职人员亲朋等“关联人”欠款228万元。
海南纪检监察机关助农信社清收,其价值远超过清回巨额不良贷款本身
海南纪检监察机关2008年6月开展的这场“大清欠”,不到半年就为农信社收回“涉政”不良贷款1.4084亿元,占应清收总数的88.25%,同时,由于公、检、法等部门全面重视涉农不良贷款问题,加大了司法打击力度,从而全面带动了社会各类不良贷款清收,累计清回贷款超过5亿元,占整个农信社不良贷款总数的12%。这一辉煌战果,是许多人始料未及的,也是前所未有的。
海南纪检监察机关助农信社清收党政机关及公职人员不良贷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业内人士认为,收回巨额不良贷款,不仅为农信社盘活了资产,增加了支农资金总量,加大了支农力度,降低了金融风险,而且推进了农信社的改革进程。更重要的是,党政公职人员不良贷款难以收回,多半原因是这些人仗着“有权有势”贷出去的,赖着不还还是仗着“有权有势”。而海南省纪检监察机关抓党政机关和公职人员不良贷款的“清收”,就是要正告这些人,欠债不还不但为道德不齿,也为党纪国法不容;而一抓到底,不见成效不收兵的做法,展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心和执行力,同时给社会一个庄重的承诺,构建“诚信社会,和谐社会”,要从政府做起,从党政公职人员做起;党政公职人员纷纷归还欠款,重塑了诚信形象的同时,充分展现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纪检监察机关助农信社清欠,也是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一次成功实践。更有专家指出,海南省纪检监察机关成功帮助农信社通过抓党政公职人员的不良贷款清收,同时带动社会贷款清还,而且成效显著,为我国金融机构有效清收不良贷款开创了一条成功的可借鉴的道路。
海南省省长罗保铭因此指出,此次成功清欠的价值远超过收回巨额不良贷款的本身,其对深化农信社的改革和健康发展、增强农信社支农实力,更好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改变党政机关工作作风,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快和谐社会进程等方面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