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出台政策,规定今后新申请或已享受低保待遇的居民,均要过听证关。据悉,该区双河口街道一社区83人申请低保,最终淘汰达77人之多。(3月31日《重庆晚报》)
低保作为一种国家福利政策,是专门针对城市困难群体的制度设计。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住豪宅、开名车而吃低保的情况并不鲜见。人们之所以这么看重低保待遇,并非仅仅看中了一个月几百块的低保金,而是奔着政策的含金量而来,比如医疗救助、减免子女学费、享受廉租房等。然而,低保名额是有限的,如果有人冒充低保户,就必定有真正需要救助的人无法享受到国家的这一惠民政策。所以,如何保证低保真正惠及城市经济困难群体,防止弄虚作假行为,是政府部门必须认真考虑的事情。
所谓低保听证,是先由低保对象陈述家庭情况、经济状况,并提出申请理由,社区低保员详细说明入户调查情况,听证组成员提问,最后现场公平、公正评议,当场宣布评议结果。听证组的成员,不但有民政干部、街道办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更多的是对申请人生活情况有较多了解的普通居民和其他纳税人代表、人大代表。
低保听证的最大好处是改变了过去由社区低保员一个人入户调查,然后街道居委会关起门来决定,最后上报民政部门批准的做法。由于以往的审核办法存在漏洞,调查结果由社区低保员一个人说了算,所以很容易被人钻空子,更会引发受贿等违法违规行为。
低保听证无疑是一项阳光政策,不但保证了低保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公开、公平和公正,而且会让那些因为条件不够而申请不到低保的人也心服口服,有利于惠民政策的落实,更有利于树立廉洁的政府形象。因此,低保听证制度应该在实践成熟、完善以后,在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