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鹰
一名士兵立于广场中心,突然两名全副武装的武警战士跑步出现,在距其约20米的位置敏捷地跨步端枪瞄准。当你还来不及惊呼他们要干什么的刹那,清脆的枪声已经在耳边回绕。可枪响处却没有子弹飞出,而是射出了一张大网将那名士兵紧紧包裹住,使他难于前行。这是江苏武警苏州支队举行的一场猎人捕捉器功能展示。这种在实战中屡建奇功的非杀伤性装备的发明者就是该支队的支队长——江鹰。
午饭都吃了快一半了,一位上校警官才大步迈入饭厅,下意识的拽了拽笔挺的警服衣角,坐在记者对面文雅的用餐。在坐的几名下级警官立即随意的和他聊起了他们的事情,没有一丝拘谨和繁缛礼节。这位上校身材高大结实,眼镜后面内敛的目光富于热情并蕴涵着睿智。记者细心观察,他着实具有一种吸引力,好像是坚韧、信心、儒雅和领军魄力的混合产物。他警服名牌上的两个字跳进记者眼帘——江鹰!
原来他就是江鹰!记者突然联想到了江苏武警苏州支队大厅里的一派明清装饰风格。现在见到了江鹰,似乎完全可以诠释这尚武之地为什么会散发出儒风了。
江鹰,一位从警27年,经验丰富的处理突发事件专家。他以超前的眼光和独特的思维,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他广泛联系群众,汲取众长,发明出20余种非杀伤性独门武器,在军事变革大潮中树立了创新的典范。
变革之源
如同在生产上不发明创造新的生产工具便不能成倍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一样,“在军事学术上也不能利用旧的手段去达成新的结果。只有创造新的、更有威力的手段,才能达到新的,更伟大的结果。”——恩格斯
江鹰的发明成果一排排展示在记者眼前,从人性化的角度,记者管窥到了如今新军事大变革中,科技强军之防御与防护建设在基层前沿的缩影。也可以想象到这些成果的诞生之路是何等的坎坷。这充分的说明了,江鹰正积极践行着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科技强军,应基于新的条件下对治军特点和规律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江鹰正是这么认为的。“已经21世纪了,非致命性武器在90年代才在国内有所发展,此前军警连催泪弹都没有,上个世纪以消灭有生力量为手段的军事行动或非军事行动,如今已经不再适用,如今文明程度空前提高,杀伤类武器在使用上必将受到极大的限制。随着现代军事的发展,执勤理念和军事、非军事行动理念均发生了重大转变,结合武装警察处突、执勤、反恐等职能,研制列装非致命性武器已经成为了新的发展要求,身为军中一员,我有责任和义务参与新装备的研发。”
江鹰作为基层主官,他坚信科技是第一战斗力。记者在军营生活多年,团以上干部接触的不少,可是象江鹰这样不等不靠新装备的列装,而主动搞研发创新的基层高科技含量团级干部,记者还是第一次见到。他不仅在实践中深入思考,难能的是并解决实质性的研发和训练配套问题。试想在变革初期,他能否跟上新军事变革的潮流,不仅仅是对他,应该对所有官兵都是场严峻的挑战。
“基层是最了解装备的,有的装备很好用,但有的装备还是在工作中显现出不足,向上级反映后,要经过研究论证,解决问题的周期比较长。而我们的士兵却随时都有可能冒着生命危险工作,改良武器已是时不我待。”江鹰告诉记者,哨兵遭遇袭击,和执行任务时受伤,或者行动中伤及无辜的事情常有发生。
1997年9月的一天,江鹰带领8名特战官兵配合公安机关抓捕持刀杀人歹徒,在与歹徒近搏中,一名战士被歹徒砍伤;1999年7月,江鹰从新闻中得知,酒泉市公安局一名基层年轻民警在追捕逃犯时与歹徒徒手搏斗,心脏被刺而牺牲。
战友的鲜血,使江鹰刻骨铭心。接触性对抗,哪怕武器占优势的一方,也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损失。他深感由于装备和技术的不足,给部队战斗力和官兵人身安全带来的危害,遂决心自己研发新装备。
创新装备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有所作为。”——恩格斯
江鹰的开山之作就是捕捉网,也是国内第一个网式捕捉弹。正在他的构思挣扎于瓶颈之时,一日路过太湖看见渔民撒网捕鱼,他顿时眼前一亮。心想,如果能研制一种结实的网,以抛射方式困住对手,依靠高技术的巨大优势,使非接触对抗成为高技术处突的执行方式。这不仅仅是体现其手段上具备技术差优势,更主要是其更加符合新时期使命任务的需要,可以实现零伤亡。即保护战士不受伤害,也人性化确保对手的生命,促进案件的良性发展。
刚开始的时候,江鹰的想法没有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当时他已经升任副支队长,主抓执行工作,更加感到研制新装备的迫切。他开始从理论入手,前后钻研了《新型功能材料学》、《机械设计制造》、《非致命性武器》、《激光学原理》等专业知识。
在苏州,工业科技实力雄厚,加工技术先进,这为江鹰搞装备改良创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技术力量。在捕捉网的理论设想形成后,他一头扎进在工厂吃住半个月,与专家们一起研制。当地百姓非常拥军,对江鹰的科研开发只收取了材料的成本费用。尽管是这样,江鹰还是花光了自己积蓄,加上借来的钱,一共花费11万。经过上百次的实验改进,这种依托81式自动步枪发射的捕捉网终于成功问世。其体积小、强度大、操作简单、携带方便、通用性好、捕获对象不易挣脱等优点,在国内外同行中居于领先水平,并于2002年4月获得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被武警部队列装。
科技强军的重中之重是更新装备的科技含量。时隔不久,在一次配合公安机关抓捕涉黑组织团伙中,支队官兵使用捕捉网,没费一枪一弹就将20多人的犯罪团伙统统抓捕归案。兵不血刃而凯旋,江鹰的创新得到了上级部门的的大力支持,这也使江鹰继续扩展研制成果信心倍增,他又开始横向研发捕捉网系列装备。
实验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是检验创新正确方向的重要环节,但对于火器来说,实验更是危险的。2002年9月的一天,江鹰在浙江湖州一家工厂实验新型的五管射网器时,意外发生了。空包弹突然爆炸,密密麻麻的火药残渣钻进了他的皮肉。起初以为是操作失误。让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参加上级组织的汇报表演时,再次发生了爆炸事故,一中队的中队长被炸伤。当时,身边的指责、嘲笑都向他涌来。有人问他这样做到底图个什么。江鹰坚定地说:“我不图名不图利,图的就是战斗力!”
雄鹰展翅飞,哪怕风雨骤。江鹰深知,一个开拓性的实践,必然会出现挫折、失误甚至错误。于是他开始一门心思的找原因。原来,是电路板上的一处材料遇到40度以上高温就会短路。难怪早上实验都是正常,一到中午气温升高就爆炸。很快,问题得到了解决。五管发射器也被武警部队列装。而为了不被人非议,他把6本专利证书上都用了自己女儿的名字。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恐怖主义活动造成的危害不断上升。一些国家和地区,恐怖主义、分裂主义组织和宗教极端势力不时制造恐怖事件。美国911事件、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印尼巴厘岛爆炸事件、西班牙311爆炸案件等一系列震惊世界的恐怖事件向世人表明,恐怖主义的恶性膨胀正向人类文明与尊严提出严峻的挑战。协调开展反恐斗争,已是当前国际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对于国内,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也明显增多,处置突发事件和反恐斗争又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此时的江鹰又一次开始思考,怎样适应新形势下职责任务的拓展,才可以形成对恐怖主义的打击优势,最大限度的减少恐怖活动造成的危害,消除民众的恐慌心理,有效地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这一重大课题。
2004年4月,中国驻日本大阪总领事馆遭到日本右翼团体一辆大型车辆冲撞并起火。江鹰愤怒之余突发灵感,如果研制一种阻车器,就可以防御类似的事件发生,也保护了自己。于是,他又踏上了研制“瞬时阻车器”的征途。
提高防御防护能力,从根本上讲就是发展高新防御防护技术。而拦截技术,正是国内外致力于发展的高新防御防护技术。江鹰涉猎了大量相关资料后思索,要达到目的,这种隐蔽的阻车器应该内蕴进攻的思维和能力,应该是攻防兼备的作战系统,以攻为防,寓防于攻,以进攻手段达成防御目的。
经过一年多的研发,江鹰历经10余次车翻人伤的劫难,终于将扎得进、留得住、放气快、胎内爆炸的“瞬时阻车系统”开发成功。这种可由雷达识别,自动控制攻防的新技术,在防御内涵上丰富了积极进攻的思维和能力,在防护上也显现出了进攻一体化的趋势。可将时速80公里的行驶车辆堵截在5米之内,并已经通过验证被武警部队列装。
10年来,江鹰围绕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先后研制出20余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器材,3种器材被武警部队列装使用,产生了良好的军事、社会效益。获得10项国家专利和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为加快武警装备器材革新步伐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警营“发明家”。
科学施训
“枪自己是不会动的,需要有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使用他们。”——恩格斯
江鹰拥有30多篇理性思维研究成果,20多项科学带兵方法,他不断推进部队建设步入科学发展的崭新境界,彰显了用科学发展观培育起来的当代革命军人的忠诚之智。
部队是战斗力的主体,也是科技练兵的最前沿。在练兵中实践探索,更易产生新的科技,并将其转化为战斗力。江鹰正是实现了这个良性循环。装备技术含量高了,是部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如果战斗员科技知识贫乏,再好的装备在他手里也无法充分发挥作战效能,严重的都可能导致军事行动的失败。有了新装备,执行任务方式的变革,是牵引军事训练创新发展的跟动力。江鹰则以科技装备为牵引,更新训教体制,边学边训,以训带学,学训结合,苦练内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开发和培养官兵智能。他告诉记者,新装备列装后,首先组织骨干力量的强训,由他们回自己单位施训。仅仅是使用方法、性能、在实践中的拓展,力将功能发挥到及至。方便的是,江鹰是新装备的设计者,同时也是使用者,在江鹰的亲自科学施训下,官兵们对训练适应的很快。
当代,科学技术贯穿和运用于部队建设的各个方面,当然也包括科学治军,只有这样才能说是全面提高军队建设的科技含量。军人素质的高低,是衡量军队战斗力的强弱的重要标志。装备的不断更新,人员素质必然也要紧跟其上。江鹰对此也有他自己的见解和创新。
早在2005年底,江鹰升任支队长后就特别注意这方面的加强。他注重官兵文化水平的提高,综合素质的提高,强调以先进的理论和先进的文化统一大家思想。江鹰告诉记者,要提高军人的智能素质,首先要提高军人的文化程度和知识水平,知识水平和智能素质是正正比的。为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国家已经修改了兵役法,地方大学生入伍的比例有所增加。但从横向来看,社会上高水平文化素质的青年入伍并不多,甚至有的档案文化水平高于实际文化水平。一些独生子女心理素质、思想素质都没有与生理素质同步成熟。给新时期部队教育管理带来巨大压力。
面对这一难题,江鹰思考出了一个“魂”,他要塑造出一个警营之“魂”为标杆。他说:“领导干部管理部队的时间有限,但魂可长存,可以影响一代或者几代的兵。”在他刚上任支队长时,就“责任、执行、关爱”,给官兵们上了一课,且每年不断,指导大家的思想。现在,他又将这个警营之“魂”发展为“荣誉、责任、执行、和谐”。
他说,带兵就是要带“魂”!在苏州武警部队,上下都传唱着“荣誉至上、责任如山、执行第一、和谐为本,核心价值观,人人记心上,支队新发展,需要来领航……”这一流行歌曲。这首有精神、长气势的《价值观之歌》可是江鹰亲自作词的。
“魂”有了,如何提高官兵凝聚力和战斗力。江鹰的细心又为此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他在支队设立了解难帮困基金,对士兵的家庭变故等事情,提供救济和补助。为解决老兵复员的后顾之忧,支队又设立了育才机制,为老兵退伍每年每人做到“三个一”:组织一批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者颁发一本国家认可的技能证书、安排一次地方招聘会。“三个一”深得人心。并且,江鹰用这“三个一”于与平时的教育训练相挂钩,激励人人争创一流,完美的实现了用战斗力催生竞争力,用竞争力回报战斗力这一良性循环。
“学习不止,创新不止”。江鹰认为,要让官兵人人争做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忠诚实践者,就要用创新的思想、创新的理念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提高官兵全面素质、实现部队全面发展上,探索以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方法、机制,为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提供良好氛围。
记者手记:
通过江鹰,我们看到了一个新时期军人创新能力的标杆:强烈的创新意识,敏锐的发现和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理论,敢于打破常规,并具有开辟新领域的迫切愿望;开放的创新思维,自主突破思维定势和旧习,善于运用系统性、跳跃性和逆向性思维方式,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研究军事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对策;坚定的创新魄力,对创新拥有充分的自信,勇于排除干扰,果断实践,坦然面对失败和挫折;科学的创新方法,尊重科学的客观规律。
在冷兵器时代,需要的是体能型军人。在机械化时代,需要的是技能型军人,如今,需要既有过硬的业务技能,又要有创新能力的智能型军人。江鹰,正是这样的人。
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武器是军事变革的物质基础,是硬件。而创新的治军理论是军事变革的灵魂,是软件。软件决定硬件如何执行具体功能,相辅相成,发挥其最大效能。江鹰,正是软硬兼备的一道桥梁。
当今,军事领域就是对抗和竞争的领域,胜利总是朝着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人微笑。军事的较量,就是军人创新能力的较量,要抢占军事变革的高峰,我们需要靠每一个军人的创造力。
曾有一位外国人对记者说:“创新的基础在中国,不要和我说创新”。他毫无忧患的狭隘认为创新说明落后。其实不然,在2001年,军事大国美国布什总统在美国海军军事学院演说时说:创新的想象力是美国和美军的巨大优势,我要求你们继承和发扬这一创新传统,我们的国家和军队领导人将为你们提供一种支持创新的文化和鼓励创新的机制。
放眼世界,一场深刻的变革,固然需要创新的理论和大胆的实践。而着眼当前我国的军事变革,先进的武器装备只有同高素质的军人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领导的支持,宽松的环境和群众的智慧,必然是创新在实践中大胆探索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江鹰,很幸运的争取到了这些条件。
昨天的新就是今天的旧,我们相信江鹰的每天都是新的。(图/文中国江苏网记者米格)
宣传弹,可将传单打到100米外
猎人捕捉弹收网瞬间
攻防一体的反光盾牌
盾牌设计者江鹰亲自操练
寓攻于防的瞬时阻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