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贸易顺差将继续扩大
一季度,受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影响,我国外贸进出口额严重下滑,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双负增长,其中出口额同比减少19.7%,进口额同比减少30.9%,贸易顺差扩大至62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5%。
3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同比降幅显著收窄,环比表现为大幅增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好转迹象。预计二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额下滑幅度将有所减小,上半年进、出口额同比降幅将分别减少至17%和26%,贸易顺差扩大趋势仍不会改变。
当前,有利于外贸形势好转的主要因素:一是政府已经并将继续推出一系列促进外贸经济发展政策,近期出台的钢铁、汽车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就包括了进一步加大产品出口退税力度,增强金融和保险促进产品出口的积极作用,增加对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服务等鼓励企业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等措施,从3月份我国服装、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稳定增长情况看,提高出口退税率等部分政策已经发挥良好作用。
二是世界经济虽然仍在下滑,但程度已有所缓和,出现了一些企稳信号。美国密歇根大学4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意外大幅上升至61.9,比市场预期和上月份分别高4.4和4.6。作为衡量消费者对未来6个月经济前景预期的指标,日本3月份家庭消费者信心指数从上月的26.7升至28.9,连续第三个月回升。与此同时,3月份欧元区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终值由2月的36.2升至38.3,创下2003年10月份以来的最大月度升幅。
三是美联储推出“数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全球市场出现了越来越强的通货膨胀预期,以原油和有色金属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其中NYMEX原油价格已达每桶50美元左右,较最低时的35美元上涨40%以上。商品价格回升,会使我国外贸进、出口额都有所增加。
四是今年以来,人民银行与多国中央银行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不断增加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往来中结算量。4月8日,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4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些政策措施对于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关系发展,改善贸易条件,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尽管国际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世界经济下行、外部市场需求萎缩的态势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我国外贸经济形势仍然比较严峻。美国3月份非农就业人数减少66.3万人,失业率也从2月的8.1%升至8.5%,触及1983年以来最高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此前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将出现0.5%至1.0%的负增长,最近又将2009年全球经济增速调低至-1.3%,是二战后最深的经济衰退。此外,国际清算银行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累计升值4.25%。在中国经济形势明显好于发达国家情况下,今后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可能性很大,这对我国外贸出口将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四、物价指数将由下跌转为上升
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呈负增长态势,3月末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0.6%,其中食品价格仅上涨0.5%,对CPI上涨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预计二季度CPI负增长趋势基本结束,上半年涨幅将为-0.1%左右,下半年将呈缓慢上涨态势。
首先,金融危机恶化后,各国政府都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美、英、日等国家央行在将利率降至历史低点同时,又纷纷开动印钞机救经济,加剧了市场通货膨胀预期,使得国际石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与此同时,一季度我国M2同比增幅达25.5%,接近1996年高通胀时水平。目前,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市场商品价格已具备在资金推动下上涨的基本条件。
其次,我国生产要素价格还需要进一步理顺,从节约资源角度考虑,一些能源、资源品市场价格还有可能提高。今年以来,南京、天津、上海、北京、广州等许多城市已经上调或计划上调水价,国家发改委也在牵头拟定深化电价改革方案。
第三,为增加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农业收益,提高粮食等农产品价格是落实中央农村经济政策和农业发展规划,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CPI未来很有可能在食品价格上涨推动下缓慢走高。
此外,由于去年CPI涨幅前高后低,4月份最高涨幅达到8.5%,因此受翘尾因素影响,今年CPI将是前低后高走势。
但是,今年CPI涨幅也不会太大。一是目前我国商品市场供大于求矛盾紧张状况没有改变,市场总体价格水平难以大幅度提高。二是我国粮食已连续五年获得丰收,全国粮食库存与供应比较充足,市场价格走势基本稳定,特别是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回落,农产品上涨的成本推动因素的作用力将有所减弱。三是3月份PPI同比降幅达6%,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7.4%,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4%。由于上游产品价格降幅较大,因此处于下游的消费品价格上涨也就缺乏相应的动力和空间。
五、工业生产增速将逐步企稳,企业盈利将有所改善
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周期性调整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我国工业企业经营状况发生较大变化,工业增加值和利润双双出现逐月大幅下滑态势。至今年一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还处于低位增长,累计增速为5.1%,比上年同期下降11.3个百分点;1-2月企业利润增长-37.7%,增速同比下降了53.77个百分点。但一季度的数据也反映出一些积极变化。一是全国企业景气指数降幅明显收窄,企业家信心指数提高6.5点,其中,工业企业景气指数回升至99.8,工业企业家信心指数上升到96.5;二是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同比连续下滑态势有所扭转,部分行业产销有较大增长。至3月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从2月的3.8%回升至5.1%;三是工业用电量降幅逐步减小。尽管3月我国工业用电量未能实现正增长,但下降幅度明显小于上季度各月,较1-2月也有所减缓。
应该说,去年下半年来我国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迅速推出一系列拉动内需政策和措施,对缓解企业面临的困境、稳定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未来随着这些政策和措施的深入推进,企业生产和效益将进一步改善。一是将会逐步优化我国内需和外需结构,以内需为主、积极利用外需共同拉动经济增长格局的逐步形成,将进一步提振企业信心,提升企业扩大投资和生产的动力。二是在扩大投资、产业振兴等政策驱动下,将激发和带动相关产业加速生产。目前我国工业企业增加值和利润下滑较大的主要是有色金属、钢铁、石化、其他机械和设备制造等行业。未来对高速客运、铁运、核电等项目建设的加大投入,将为有色金属、钢铁、装备制造业等行业提供更大市场,进而促进其生产和效益提高。三是加大对高新技术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支持,进一步推出的清理限制出口政策等,将对稳定企业出口、实现增产增盈起到积极作用。从4月起我国又提高纺织品、服装、轻工、电子信息、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等6大产业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将直接减轻企业负担,增加企业收入。四是我国多项促进消费政策的积极实施,将进一步促进消费类行业生产效益实现较快增长。从一季度情况看,除采矿业外,稳定赢利的大都是关乎民生的行业,如食品、医药、纺织、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随着国家加大对社保、医疗及低收入群体补贴的投入,逐步推进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鼓励消费措施,会进一步推动相关行业生产和效益的改善。五是企业增值税转型,税收负担的大幅下降效应,还会在今后进一步显现,直接扩大企业利润空间。六是尽管存在去库存化因素,但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银行贷款利率大幅下降,使企业财务成本、生产成本较上年同期有较大下降,会成为企业增盈的积极因素。
但也应该看到,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仍在继续蔓延,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经济进一步衰退,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外部不利因素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还在进一步加深,产品出口持续下滑局面短期内难以扭转,外需不足导致的企业销售不振,仍将对我国企业增产增盈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加之,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内需项目建设等存在滞后效应,这些都难以使产能过剩的行业在短期内摆脱困境,工业企业生产快速回升的动能还显不足。
综上看,二季度及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会有明显改善,在企业生产逐步企稳的带动下,企业利润大幅下滑的局面也将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