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中钢协发文勒令日照铁矿石国家交易中心更名及内部整改,不得从事进口铁矿石任何贸易、交易活动,不从事进口铁矿石价格发布及价格指数的发布。彼时普遍认为此举是“敲山震虎”,不过当时就有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日照交易中心的成立得到了商务部和日照当地政府的支持,如今能够将其封杀,说明更高层次的领导支持中钢协的请求,可能预示着今后还有更大的行业整肃动作。
种种迹象表明,目前国内铁矿石贸易市场的混乱状况,促成了此次重拳出击。
在6月,中钢协表示要彻查有问题的铁矿石进口钢厂和贸易商时,多位业内专家还表示这是“放狠话”,认为无非跟往年一样是打打苍蝇。“看来这次要打老虎了。”当时的一位分析师现在转变了态度。
中国的铁矿石市场存在着长协矿和贸易矿二元体系,通常贸易矿价格远远要高于长协矿。河北一钢厂的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08年一吨长协矿700元左右,而贸易矿则达到1400元之多。这种情况只是在去年第四季度有所改变,贸易矿价格低于长协价持续到今年6月份。
正是这样,倒矿寻租变成一件极有利益可图的事情。具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钢厂和贸易商私下里发展了很多代理商,这些代理商通过商业回扣建立进货渠道,从而将长协矿倒卖给中小钢厂,这就是所谓的业内潜规则。业内人士指出,铁矿石贸易秩序究竟有多乱,现在谁也说不清楚。
“私授情报,个人的好处还在其次,主要是其所在的钢厂就能够拿到更多的铁矿石配额,从而可以在更高价的现货市场抛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指出,“这是一个畸形的行业怪圈。大钢厂不在乎价格,因为多高的价格也能够消化到成本里,而且也不愁没有中小钢厂接货。因此,为了牟取暴利,这些具备长协资质的钢厂和贸易商纷纷增加长协进口量,想以价格换配额,这当然也是矿企所乐见的。如此一来,高昂的铁矿石成本转移到建筑、汽车、家电等下游行业,国内普通消费者成为最终的买单者。”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此次爆发的“间谍门”事件,说明矿企对中国市场非正常手段的渗透已经太深,如果国家还置之不理,这个市场将要失控,将对中国经济造成长远的损伤。这次的整顿力度究竟会是怎样还需观察,但肯定不会再是挠痒痒,对于供应商、中间商、钢厂之间的利益链条需要摸清。
整治乱象从强化代理制开始?
今年2月,中钢协组织旗下72家会员单位在北京签署了《进口铁矿石贸易秩序自律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规定所有钢铁企业对生产所需之外的多余进口铁矿石,必须按照长协价格,通过代理制的形式销售,可按3%-5%的比例收取一定的代理服务费。
不过,这一纸公约并不被业界看好,之前类似的政策都以失败告终,因为监督难度极大,钢厂和贸易商又各有规避办法,这只是一个具备窗口指导性质的文件,面对倒卖长协矿的巨额利润,道义劝说显然不起作用。据有媒体报道,去年有超过10%的长协矿铁矿石被拿到市场上倒卖,收入至少超过200亿元。所谓的按3%-5%的比例收取代理服务费实际上都翻了倍。
正因为中小钢厂平日里备受“剥削”,导致了它们今年倒戈不止。在今年铁矿石谈判的关键时刻,传出38家没有长协资质的中小钢厂与淡水河谷私签5000万吨铁矿石供货协议。
中国的长协矿在总进口的比例中还不到一半,为世界最低。与此相比,日本进口的长协矿比例占到95%以上。
利益诉求不同,使铁矿石谈判不能做到一致对外。为此,唐山宏发钢铁董事长温占保发出建议,应由国家代表钢铁行业整体出面统一购买铁矿石,让大小钢厂都能分享铁矿石谈判带来的好处。
曾节胜认为,行业整肃的一个结果就是代理制有望得到强化,至少在短期内,进口铁矿石的炒作、投机会有所收敛。
分析人士指出,不仅代理制有可能严格执行,进一步集中铁矿石进口资质恐怕也会提上议事日程。此前已有消息称,中钢协欲削减30%的具有资质的贸易商。目前,总共有112家钢厂和贸易商拥有长协矿进口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