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法
“慈善文化”与经济发展挂钩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杨朝聚认为,打造“慈善文化”,营造“慈善氛围”,出发点是好的,但这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他说,文化的形成,需要时间,不是某个人或某个机构能解决的。政府部门在打造“慈善文化”的过程中,只能起到引导作用,至于能不能形成“慈善文化”,还要看具体实施过程,以及百姓的接受程度。
杨教授称,荥阳打造“慈善城市”的目的,无非是想多募集点善款,帮助更多的人,但这与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如果百姓不富裕,他就不会拿钱去做慈善,所以慈善也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这不是哪个部门能解决的问题,需要的是城市综合实力提升。
-对话
搞慈善活动关键在于参与
记者:为什么会想到在全市推行“全民慈善”?
王智永:2008年发生的5·12地震,全社会都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刚成立的荥阳慈善总会就接到捐款933万元。2008年举办的“郑州慈善日”活动,以及今年的“荥阳儿童福利日”活动,让我们看到民间蕴含的慈善力量。从这些活动取得的效果,市民参与慈善的热情,荥阳市慈善总会就有发掘民间慈善力量的想法,我们也一直在寻找发掘这种力量的方法。
记者:有市民认为,慈善应该多找有钱人捐款,而不是把重点放在老百姓身上,你怎么看?
王智永:慈善,不是捐钱捐物了才是参与慈善事业。日常生活中,你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了,你做了善事,这也是做慈善。其实,每年募集到善款,大部分还是来自企业,但参与的企业不是太多。老百姓虽然捐款、捐物不多,但参与的人员多,小溪也能汇聚成大河,参与的人多了,影响面也就大了。
纪检、审计部门监督活动
记者:一直以来,慈善事业的监管问题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荥阳这次大规模的慈善活动,对1000多个慈善组织怎么监管?
王智永:对于挂上“慈善”的商店、药店,商家在与荥阳市慈善总会合作时,就要保证履行承诺。一旦有哪个商家不履行承诺,社会各界可直接到慈善总会投诉。各级慈善组织都要遵守相关条款,荥阳市纪检、审计等部门对他们监督、检查。
记者:全民慈善期望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王智永:通过开展全民慈善活动,希望将荥阳打造成一个“慈善城市”。具体点说,就是通过慈善文化的建立,让人人参与慈善,人人享受慈善成果,形成一个浓厚的慈善氛围,外地人一到荥阳,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慈善氛围。慈善氛围营造出来后,募集更多的善款,帮助更多的人。
搞慈善也是在为人民服务
记者:慈善是慈善总会的工作,政府部门有很多为民服务的工作要做,还要兼职搞慈善,会不会是行政资源的浪费?
王智永:我们说的是广义的慈善活动,不是按捐钱多少来衡量的。比如,有个盲人要过马路,你过去扶他一下,这也是在做善事。为人民服务是政府部门的宗旨,这与慈善事业是相通的,所以做慈善不会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