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四十的曹小萍说,上世纪80年代末她来东莞打工,每月可挣200元以上,她最崇拜的姑妈是老家县医院很有名的医生,当时一个月工资才120多元。现在打工虽说可以挣1000多元,但姑妈的退休金都1300多元,而他们在外打工医疗、养老等很多保障都不太好。她坦言,自己不希望现在读高中的女儿再像她一样出来打工。
“招工难”如何不再呈常态
用工制度、增长方式急需转变,农民工保障应更完善
这几年,伴随着春节的结束,“招工难”必将如期而至,大有呈常态之势。如何才能让“招工难”不再?
工资待遇是大多数农民工最关心的问题,工资高、待遇好的企业自然容易招到工人,保障员工权益也日益成为决定中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苏州工业园区2008年员工流动工作报告》充分支持了这点。《报告》显示,低学历一线操作员工的流动比例较高,占离职总人数的85%,而企业中高级管理及技术人才队伍相对稳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与一线员工所处的工作环境、收入待遇及保障等有很大关系。外单位月收入略高50至100元,均有可能引起一些企业一线员工的集体跳槽。
但格兰仕副总经理鱼尧昌认为,农民工工资低的更深层原因在于我们目前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我们很多企业的出口产品没有技术含量,附加值极低,企业只能赚到极少的加工费,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工人只能是低工资低福利,否则人家就将订单下到越南等劳动力更廉价的新兴市场。“如果我们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不改变,那大幅提高农民工工资和待遇只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