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十二疑冢”传说
早在清朝同治年间,“七十二疑冢”的传说就已经成型了。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说,曹操在临死前叫人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座,不让后人知道自己的遗体葬在什么地方,生怕有人去发掘。也正是这个传说,使后人对曹操墓址所在得出了两个结论,第一个是在西门豹祠西原上,号称高陵;第二个是在彰德府讲武城外,有疑冢七十二座。
《聊斋志异》中就有“曹操冢”的故事。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道:“尽掘七十二个假墓,肯定有一个墓里葬着曹操的尸体。”
小说家之言虽然近于荒诞,但曹操生性多疑却是史实。有一个传说这样说道,曹操为了防止后人挖掘他的坟墓,在生前就做了周密的安排,等到出殡的那一天,邺城内所有的城门同时打开,72具棺木分别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抬出,葬入事先准备好的墓室内。于是,后人再也分不清楚哪一座是曹操的真坟,哪一些又是迷惑人的疑冢。
2.张角后人报仇
这是另一个传说,据说,在曹操设置“七十二疑冢”的几十年后,司马氏篡夺了曹魏的天下。朝中对曹操有宿怨的大臣们联合起来,四处寻找曹操的真坟,想把他的尸体找出来打碎,以谢天下。可这些人挖遍了七十二座曹公墓,也没有找到真正的曹操尸体,最后他们发布公告称只要有人能找到曹操的真正坟墓,就能得到宰相之职。
一个白发老头揭了榜文,说有办法找到曹操真墓。老头沿洛河逆水而上,在一个地方停下来,指着一处土丘说,就在这里。士兵们开始挖,果然挖出了曹操的尸体,可是老头却像神仙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据传老头是黄巾起义张角三兄弟的后人。曹操是以镇压黄巾起义发的家,当年,曹操从叛徒口中得知张角真墓的秘密。于是,亲自领兵在老漳河边凿穴探墓,在深深的河床下找到了张角的墓室。张角兄弟的后人就猜透了曹操的诡计,为自己的祖宗报了仇。
3.不做记号不做高丘
传说毕竟还是传说,想要知道曹操的墓到底在哪里,还是要从他临终时的遗令谈起。这份遗令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陆机于无意中在宫内秘阁发现的。全文如下:“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周礼》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后,汉制亦谓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其广为兆域,使足相容。”这就是“不做记号不做高丘”的曹操的临终遗言。
4.《资治通鉴》藏端倪
关于曹操陵墓的形制,有人从《资治通鉴》中查到了端倪。这一端倪讲述了曹丕使于禁谒高陵这一史实。益寿亭侯于禁,是曹操麾下的一员大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仁与蜀将关羽拒于樊城,于禁率军增援,时汉水暴涨,所部七军皆没,遂投降。孙权夺取荆州,于禁被遣还魏。途中,曹丕恨其英雄气短,便带他赶赴邺城,拜谒高陵。高陵,就是曹操陵名,于禁见陵寝壁画上有自己被俘乞降之状,遂羞惭撞壁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