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对2000元还是5000元起征个人所得税根本无所谓,而广大工薪阶层能拿到5000元收入而不征税,才算是自己拿到手真正的收入。”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在谈及自己建议时,开门见山地说。他的建议中提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高到5000元。
这个观点和全国政协委员、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不谋而合:“为了促进内需的增长,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并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改善民生,使广大工薪阶层的可支配收入再增加一些,保持经济的良性循环。”他建议将现行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2000元”调整为“个人所得税起征参考点为5000元”。
两人不约而同地提到,世界的经济并未完全复苏,我们的经济增长,不能再依赖欧美的消费拉动我们出口来实现,家电补贴、汽车补贴、放宽房贷等政策尚不能持续拉动内需。保持经济健康持续增长,还需要从调整国民收入结构着手。
“逐步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逐渐培养起一批中产阶层”
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也意味着国家财政收入少了一块。这对经济发展,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宗庆后代表的分析像一首回形诗,从前因解释出后果。
“某些专家所说的个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是对富人有利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实际上富人对2000元还是5000元起征个调税根本无所谓,而广大工薪阶层能拿到5000元收入而不征税,才算是拿到手的自己真正的收入,是实实在在可以去消费的。逐步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可以逐渐培养一批中产阶层,使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得到提高。”宗庆后通过调研分析后认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个调税起征点还应有更大提高空间。起征点提高了,大部分工薪阶层无须征税了,国家财政税收也少了,这样的说法实际上也仅是看了表面现象,如果减少了这部分个调税,就会相应增加消费、就业机会,推动经济的增长,其他的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税基也扩大了,增加的税收可能比减少的更多,“再说老百姓富了,国家救济的亦少了,财政开支减少了,更是利大于弊。”
“个税起征点各省可浮动,并形成制度化的操作规则”
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步调并不完全一致,5000元“一刀切”亦可能出现不够因地制宜的尴尬。谈及这一问题,李书福委员表示,为了有效发挥个人所得税在促进公平、改善民生、拉动内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议灵活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并将调整行为制度化。建议将现行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2000元”调整为“个人所得税起征参考点为5000元,各省、市、自治区可根据本辖区财政实际情况上下浮动1000元”;同时,每两年进行一次依据宏观经济形势、物价水平、居民收入变动等各种综合因素的权衡,以确定新的个人所得税起征参考点和浮动范围,并形成制度化的操作规则。
“效仿国内燃油价格调整机制,建立与CPI、GDP挂钩的最低工资动态调整机制”
真正扩大广大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这不是一句口号,其涉及方方面面的复杂因素,需要“因人而异”的可操作手段。除了提高个税起征点外,宗庆后还在探讨,是否能提高百姓的最低工资标准。“综合考虑物价、经济增长等各方面情况,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需要渐进地、不断地进行。”他认为,应当建立起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定期调整机制,对最低工资标准定时调整,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要效仿国内燃油价格调整机制,建立与CPI、GDP挂钩的最低工资动态调整机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要进行充分论证和听证,让工资指导线随着物价、经济增长而增长;要充分考虑到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方面支出增长的因素,将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包含到最低工资标准之中。”
相关规章的制订,应当是在不断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地个人的不同需求,平衡完善。李书福建议,工资收入的最高税率,大致将其设定在5%-35%的范围。还应采取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模式;允许纳税人选择按个人或按家庭为单位申报纳税;考虑家庭负担等情况,实行基本生计和专项扣除,据此设定家庭纳税原则。应加大个人所得税管理体制和征管技术改革的投入;加强对个人收入的监控和管理;主动向纳税人开具完税凭证,以此加强全社会的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收入分配问题网友最关心
新华网正在进行2010两会热点调查,截至3日中午,收入分配问题以近3万张选票成为网友最关心的话题。从网友留言中不难发现,许多群众迫切盼望提高收入的政策使当前收入不公的状况有所改观。
从深层次原因分析,导致老百姓“囊中羞涩”的主要原因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也偏低。如果把国民收入比作一块大“蛋糕”,那么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蛋糕”的总量不断加大,但分给居民收入的比例却越来越小,最终落到百姓口袋里的钱也显得相对较少。再加上一些垄断行业的特殊地位造成了市场的不公平竞争,更加剧了收入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