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全国两会,教育又将成为热点话题。最新的人民网“部委留言排行榜”显示,教育部收到的留言数量高居榜首。就在两会前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面向社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征求意见。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牵动着我省众多全国人大代表的心,他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纷纷提出真知灼见,共同为百年大计求解。
浙江日报北京3月4日电
何时不再“一考定终身”
“《规划纲要》对当前教改过程中的热点问题,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在基础教育岗位上工作了30个年头的全国人大代表、杭州高级中学校长缪水娟感慨地说,“大家最为关注的恐怕就是高考改革。”
高考改革已经箭在弦上。《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考试招生制度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一考定终身”也许不久就将成为历史。缪水娟讲述了杭高一位学生的故事:这个孩子成绩不是最顶尖。可是,他兴趣广、知识面丰富,而且肯钻研。临毕业时,因其出色的课外活动能力和独立的个性,被美国一所名牌大学录取。
缪水娟说,讲这个故事,是想对我国高考改革有关“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方面提些建议。她说,如果“一考定终身”,这个孩子很可能上不了名校。所以,高考录取人才时,不妨设立一个渠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对进入哪一类学校有选择权;其次,国家旨在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拔尖的创新人才,高考的内容就不应仅仅是简单的课本知识,而应考察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他的品行修养,分类考试、多元录取;此外,高校自主招生的行为应进一步规范。
增加名校录取农村学生比例
说到教育,公平和质量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近些年,不少名校开展自主招生,实行校长推荐制,人们担忧,农村的学生在这种体制下会不会吃亏?
全国人大代表、绍兴文理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华说,《规划纲要》对教育公平和质量考虑比较多,修改也比较多,在具体操作层面上,需要更加严密、全面的考虑。他建议,改变国立的研究型大学招生本地化的弊端,提高人口大省和西部地区的招生名额,逐渐均衡各地考生获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他说,保障农村学生公平接受研究型大学的教育机会,可参照发达国家的有关做法,规定国立重点高校录取农村生源的比例(例如不低于30%),在自主招生中对农村家庭学生实行同等分数情况下优先录取或对农村家庭学生加分,弥补农村学生因基础教育质量所造成的与城市学生的差距。
有人形容现在的大学是“教授家中坐,校长天上来”,不管是高校还是中小学,取消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已是大势所趋。
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医学院副院长吕帆表示,学术被行政所支配,教学资源缺乏公平性,而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缺乏创新。她建议,中小学能否进行试点,校长由家长、老师组成的专门委员会推举产生。这样才能形成校长不仅仅对政府负责,而且要对家长、学生、老师多方负责的机制。
“‘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是复杂的渐进过程,前进中会面临很大的阻力。”她认为,大学去行政化,具体怎么操作,真正的智慧在民间,要集思广益,千万不要让征求意见流于形式。